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17年中国外贸:摆脱速度情结 巩固回稳向好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斌 2016-12-27 08:30:00

图为外轮在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装卸集装箱

图为外轮在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装卸集装箱

新华社信息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于佳欣)“要准确认识外贸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基础,调结构是稳增长的手段。”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6日在2016商务工作会议上这样表述外贸发展“两个轮子”之间的关系。

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1.8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2%。其中,出口12.47万亿元,下降1.8%;进口9.36万亿元,下降0.3%。

对于今年的外贸形势,高虎城用“回稳向好”来形容。他指出,稳表现在降幅收窄。从一季度进出口下降7.2%,到二季度下降0.2%,再到三季度增长1.1%,外贸走势逐季回稳。

向好则表现为结构优化。前11个月,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超过5%;民营企业出口占比46.1%,提高1.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分别提高0.9和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为18%,提高2.3个百分点。

高虎城在此次商务工作会上并未谈及2017年外贸增长目标。专家认为,不设定具体目标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在开放型经济领域,世界经济外部影响无法掌控,对外贸增速要客观对待,摆脱速度情结。

对于明年的外贸形势,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指出,明年外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加,但外贸企稳趋势明显,一系列促外贸发展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明年的外贸形势或好于今年。

实际上,国际数据也能说明中国外贸发展走势。从世界历史看,美国市场份额最高时达21.6%,德国为12.9%,日本为9.8%,2015年分别降到了9.1%、8%、3.8%,这说明没有哪个国家外贸能永远维持“永动机”的高速增长,国际份额也不会永远上升。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将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高虎城说,从这个意义讲,未来中国外贸还有发展空间,空间既来自于以研发、创新和知识经济引领的新型工业化,也来自于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还是要靠改革体制机制释放创新活力,靠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发展动力。

李光辉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研发设计、品牌、服务和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提升,推动中国出口产业走向中高端。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商务部组织的外贸调研显示,好的外贸企业更注重长期专注某个领域,强调工匠精神,讲究持续创新,重视研发投入、自主品牌培养,以及国际网络建设等,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巩固回稳向好态势成为商务部下一步工作重点。商务部将继续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相关推荐
商务部: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1月13日表示,商务部正在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的国内核准工作,与东盟方共同努力推动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

促进贸易优化升级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多部门详解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在10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小产品”“大创新” 读懂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微观密码

一个小小的耳机,可实现多语言同传翻译;一款微型电磁泵,可适用于通水电的家用电器产品;一款轻型吊钩,可以吊起4000倍自重物体……在第138届广交会现场,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正成为解读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