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智库探讨疫情常态化下巴基斯坦旅游业的复兴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巴基斯坦旅游业几乎完全停滞。在世界各国暂停航空运输并关闭边境后,巴基斯坦也进行全面封锁,此举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一大批依赖旅游业谋生的当地中小企业。

    2020-11-26
  • 中东经济体:复苏不容乐观

    2020年10月中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主要国际金融机构更新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东经济影响的评估。最新估计表明,疫情给中东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影响甚至比这些机构在2020年4月的预测更为严重。

    2020-11-26
  • 后疫情时代柬埔寨的外交政策:关键挑战

    柬埔寨是东南亚人口最年轻的国家,160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岁数在35岁以下。过去20年中,柬埔寨经济发展迅速,GDP平均增速达7%,并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从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发展为中低收入国家。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中断该国的发展。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此背景下,柬埔寨面临至少3个主要外交政策挑战。

    2020-11-25
  • 东北亚电力系统互联策略

    目前,东北亚的地区电力贸易范围仅限于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三国之间的双边电力贸易。有研究显示,东北亚互联电网的发展将使整个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更具成本效益。在这一预想的互联电网中,蒙古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供应国。本文研究了东北亚地区当下较为孤立的电力系统和市场情况,分析了蒙古潜在的可再生能源出口规模。

    2020-11-25
  • 成员国能够充分利用RECP吗?

    经过8年谈判,15个亚太国家终于在11月15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除进出口方面的利益外,RECP还将带来广泛经济和社会利益,并可能改变地区贸易自由化规则。研究显示,到2030年,RECP将为全球增加1860亿美元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日韩三国。

    2020-11-25
  • RCEP:区域合作的重要一步

    推动达成RCEP符合经济逻辑。RCEP成员国之间在签署协议前就已经存在强大的经济依存关系,各国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28%。通过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将更为顺畅,进而促进中间组件和最终产品的流动。RCEP还将中日韩三国联系起来,为它们达成三边自由贸易协定铺路。

    2020-11-25
  • 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有何意味?

    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鉴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这一宣言具有重要意义。就挑战和机遇而言,中国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对它有何意味?

    2020-11-25
  • 拜登执政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将如何发展?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华盛顿与布鲁塞尔之间在伊核协议、北约成员国财政承诺、气候变化,以及欧盟在世界上的作用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使得跨大西洋关系降至历史低点。在这种背景下,拜登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受到了欧洲热烈欢迎。拜登任职后,美国和欧洲之间关系有望改善。

    2020-11-23
  • 拜登获选将为美印国防合作带来连续性

    随着印度不断使国防供应多元化,以及美国欲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间的伙伴关系,美印两国可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实施“印度制造”计划,印度希望主要国防制造商能在其国内建立生产设施来促进制造业。美国国防制造商正好可以从中获利。

    2020-11-23
  • 保障数字印度安全的新框架

    目前,印度是一个拥有7亿互联网用户的国家。到2025年,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预计将达到10亿。由基础设施、设备和应用程序组成的多层数字生态系统非常复杂,安全威胁以惊人的速度加剧。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可确定优先级层次结构的方法,帮助印度有效利用有限的能力应对数字安全中最关键的挑战。

    2020-11-23
  • 印度能够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中心吗?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现有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弱点。这些弱点或会促使供应商更加重视供应链网络的韧性。那么,印度能否利用这个机会来巩固工业和商业基础呢?2020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公布“自力更生印度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印度和全球间的融合,增加制造业投资,让印度成为后疫情世界中跨国供应链的新全球中心。

    2020-11-20
  • 特朗普如何改变世界?

    美国第59界大选已经结束,现在是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基本要素进行总结的时候了。特朗普被视为一名“巨大破坏者”,他不仅挑战了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一些长期假设,也挑战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重点。本文展示了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对特朗普对全球政治的影响的评估。

    2020-11-20
  • 澳智库称相信中国能够兑现气候承诺

    9月22日,中国对世界作出承诺,力争于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毫无疑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雄心的气候承诺。这项承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意义不容小觑。尽管存在挑战,但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能够兑现承诺。

    2020-11-20
  • 美国总统换届背景下的以色列

    以色列在分析美国新政府的预期行为时应该把多重因素考虑在内。特朗普任期的结束需要以色列作出调整,比如在以色列相关的问题上建立两党合作的战略,努力拓宽与民主党人士和犹太裔社会的沟通渠道。

    2020-11-19
  • 化学武器不断演变的威胁

    现有的世界化学武器控制体系出现了“松动”迹象。为遏制化学武器使用,国际社会于1997年通过《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但是,在2012年,国家使用化学武器的禁令被打破了。在接下来6年中,全世界发生了200余起针对平民、军事目标和政治人物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这些事件对过去一个世纪建立的化学武器控制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

    2020-11-19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