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截至2020年7月27日,东盟国家已批准总额为3500亿美元(相当于该地区生产总值的3.74%)的刺激计划。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和菲律宾已经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借款总计67亿美元,用于支撑它们的经济刺激方案。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特朗普当选总统,二战后建立的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已经终结。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贸易多边主义已经有了不同形式,并且运行得相当好。
之前的研究发现,通过财政补贴来推广插电式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很高。本文探讨了插电式电动汽车补贴计划的成本效益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为了理解这一演变,本文作者利用2011年至2017年美国新车市场份额和车辆特征数据,开发了基于车辆选择模型的反事实模拟。
中国和伊朗正就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作准备。根据该协议,中国将在伊朗投资多达4000亿美元。那么,伊朗为何有意与中国签署这样一个协议呢?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压力可能是中伊战略协议以及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地保持一致的主要推手。尽管如此,伊朗并不是突然转向中国,它已为此准备多年。
随着中国变得更加自信与美国的不可预测,中美竞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持续扩大,进而加剧了人们对东盟持续存在的重要性和对迅速变化的反应能力的担忧。从人们对东盟相关机制的建议和批评中不难发现一种正规制度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低估了东盟及其盟国推动的外交生态系统。
近年来,东南亚大陆,特别是湄公河次区域,目睹了外部大国势力,特别是美国、日本和韩国的重新介入。中国是促成这种重新参与的主要原因。重新参与的特点是振兴该地区现有的小型机制,即“湄公河下游倡议”(美国主导)、“湄公河-日本合作”和“湄公河-大韩民国合作”。
疫情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包括政治关系、金融与经济、环境和健康方面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些变化如何引发更大的变革,以及如何塑造新全球政治秩序的问题。
越南战争是现代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冲突之一。战争结束45年后,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仍是越南和美国的头等大事,其中就包括橙剂问题。过去25年中,越美两国积极合作,在缓解橙剂遗留的环境和健康影响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