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东京大学副教授Asei Ito的文章称,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环境与2012年“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时的情况截然不同。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考虑在三方面进行转型:更加重视可持续性和质量;扩大覆盖范围;更为强调文化、智库等“软性”元素的合作。
贝京-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发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博士Mordechai Chaziza题为《新丝绸之路与海湾国家》的文章。文章称,随着美国在波斯湾的霸权地位的下降以及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海湾地区的权力平衡正在改变。因此,海湾国家开始寻求加强与中国等其他大国关系的方法,以加强自身在日益脆弱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地位。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特聘研究员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发表题为《斯里兰卡:中印战略竞争的中心》的文章称,近日,中国援赠斯里兰卡海军的护卫舰P625抵达科伦坡港。虽然事件本身并不令人惊讶,但此事凸显了中印两国在印度邻里社区中的持续竞争。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国防中心研究员Greg Raymond等发表的文章称,对于西方而言,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也类似“暗物质”,大部分是不可见的。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小众追求。中国崛起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点。
尽管中美两国重启了谈判,但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已经造成了经济损失。美国征收的关税、中国的报复以及美国贸易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和投资决策。事实上,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上升,投资正在遭受损失。除了技术出口,美国政府似乎还想阻止在敏感领域的科学合作。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亚洲目前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环境,使印度和日本有义务向前迈进,稳定力量平衡,确保该地区的持久安全。在非洲,印日提出的亚非增长走廊有望带来合作进展和利益。在南亚,联合开发科伦坡港东集装箱码头的决定是朝着上述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本文评估了有效的治理机构和法律上的金融开放如何影响决策者在允许使用加密货币推动金融进一步发展方面的态度。本文使用了多个来源的机构和宏观经济数据,包括201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ito指数、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和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等。
世界正在见证中国社会信用体系(SCS)的兴起。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的治理项目之一,也是电子治理领域的第一个此类项目。中国正在逐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在国内展开了一系列试点项目。
本文介绍了菲律宾近三十年来的财政地方分权情况,以及该国目前的地方债务管理实践的趋势和模式。本文还强调了国家政府机构和监管政策的作用,并提出了改善债务管理的新思路和建议。
这场关于塑料垃圾的争端很好地说明了新兴经济体和富裕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局势,以及更广泛的去全球化趋势。如果不采取行动,这场争端不仅会破坏新兴经济体和富裕经济体间的关系,还会加剧未来的全球环境纠纷,尤其是当气候变化引发的问题开始发酵时。总之,过度使用塑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全球性办法。
澳大利亚旨在与印度建立更深层次的海上关系,作为制衡中国的平衡力量。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希望避免挑衅,卷入中美之间的对峙。印澳两国有很多机会增加海上合作。例如,联合勘探工作可以支持印澳两国的稳定增长。然而,印澳两国关于安全合作的不同天性,以及其不愿刺激中国的意愿是它们深化海上合作的主要障碍。
老挝建立了国家健康保险局,并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现金支付,增加了医疗保健设施的使用。然而,该国对医疗保健质量的关注没有达到最佳水平。文章认为,虽然老挝有与医疗保健质量相关准则和政策,但其测量能力仍处于初期阶段,尤其是该国的临床医疗质量工作才刚刚起步。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强制外交举措已变成一种以牺牲地区民众为代价的全面破坏性战争。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国家,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朗都保持着友好关系。因此,巴基斯坦可发挥自身作用,缓解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间的敌对关系。
制定国家数字战略对所有国家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非洲国家必须在全球数字经济中找到突破口,以利用技术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包容性发展。本文提供了17个非洲国家的国家数字战略,对这些战略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西方经济体创新战略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类型对它们进行了分析。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