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老挝北部大部分地区,耗资60亿美元的中老铁路线目前已完成78%,首批列车将于2021年运行。这条铁路将连接中国云南昆明和泰国东北部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成果,人类借此创造了无数奇迹。不幸的是,这些奇迹反过来也加剧了气候变化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人们开始发展气候变化缓解技术,目前拟议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进步。然而,技术并不是解决气候变化危机的关键。
11月5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宣布,将启动位于福尔多铀浓缩厂的离心机,重启冻结的浓缩铀提炼活动。这是近几个月以来伊朗第四次违反伊核协议。尽管伊朗试图将其行为认定为反美国制裁的合法举动,但并未获得欧洲领导人支持。
亚洲的教育体系存在巨大的鸿沟。东南亚国家的教育“贫困”显然是“亚洲世纪”到来的一大障碍。PISA的测试结果表明,亚洲的先行发展国家/地区拥有着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但这些国家/地区的人口正在下降,增长相对放缓。虽然东南亚国家和印度正在迎头追赶,但其教育体系的质量依然不堪,这将大大限制亚洲未来的经济活力。
全球贸易战和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正威胁着世界贸易。2019年9月1日,美国对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了关税。尽管中国是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所针对的目标,但美国所有的贸易伙伴均受到了影响,被迫与美国就贸易条款重新谈判。中美贸易战已经开始对全球经济造成损害。
11月25日至26日,东盟-韩国30周年纪念峰会在釜山举行。峰会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首尔对东盟提出的“印度洋-太平洋展望”(AOIP)给予支持。韩国对“印度洋-太平洋展望”的支持与其不愿接受美国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鉴于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SASEC)项目已将其作为优先发展事项,以按照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来改进贸易流程,进而提高成员国在区域和全球市场中的参与度。本文对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四个贸易便利化优先事项。
自苏联解体以来,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经济联系一直是两国关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目前,印俄两国已开始着手纠正这一问题,并努力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在国防和能源领域外多样化两国间的关系。
中国财力雄厚,且行动果断迅速,因此它有能力在世界各地以各种方式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尽管这让许多国家对中国扩大存在的意图、方式和影响程度感到担忧,但许多国家依然愿意接受中国提供的财政援助和发展承诺。文章指出,财政援助在国际政治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中国的援助之所以令人不安,主要是它提供援助的条件。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可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学习与中国打交道的经验。乍看之下,日本似乎不太可能成为澳大利亚外交灵感的来源。毕竟中日之间存在着中澳之间没有的历史和领土纠纷。但是,日本似乎解决了日澳两国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在一个日趋不确定的美国和自信的中国之间走出自己的路。
近期,中国成为了澳大利亚公众辩论的焦点。然而,这一辩论正日趋两极化和激进,违背了辩论的基本原则。将辩论双方分为“亲华”派和“反华”派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
中国称“一带一路”倡议是合作倡议,会让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双赢。然而,围绕该倡议也有很多不同看法和阻力,中国的潜在意图也值得研究。本文采用广泛且有代表性的调查来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2018年走廊绩效测量和监测(CPMM)数据和分析显示,道路和铁路运输贸易便利化指标有积极改善。在公路运输方面,平均过境时间和成本下降,沿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走廊行驶的平均速度提高,只有沿走廊单位路段行驶总成本略有增加。
中国和印度等国正努力寻求发展自己本土的自主技术基础。在过去30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成为制造业强国,并采取多种政策来开发和推广自己的技术。然而这样的成功并非没有招致批评。
世界正日益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这种关注将科学、意识形态、政治和宗教问题杂糅在了一起,并很可能加剧西方社会的两极分化,其后果难以评估。关于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的科学预测似乎是可靠的。然而,一个主要问题是,这种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的,而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呢?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搞清楚过。
2025-08-26 1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