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学者就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提出建议

    每年,超过40%供人类消费的粮食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损失或被浪费。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可能是缓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威胁的最有效战略之一。

    2023-05-19
  • 学者建议亚投行大幅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副编辑Riley Green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dam Bartley发表文章认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需要大幅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证明其积极的气候议程。

    2023-05-18
  • 学者分析英国加入CPTPP的意义

    英国政府估测,从长远来看,加入CPTPP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8%。分行业来看,预计汽车与食品、饮料和烟草扩张幅度最大。

    2023-05-17
  • 澳智库关注印尼加快能源转型

    印尼签署的“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协议为该国提供200亿美元,以加快能源转型,包括尽早淘汰燃煤电厂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系统。

    2023-05-17
  • 专家阐释重庆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地位

    重庆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数字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中脱颖而出。

    2023-05-17
  • 学者提出规范数字公共产品的黄金法则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解决如何监管技术的问题。政府加强关注是受欢迎和必要的。科技监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涉及经济增长、安全、平等、人权和机构等基本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在监管数字公共产品时,仔细考虑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尤为重要。

    2023-05-12
  • 学者建议本土才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应对气候变化

    本土才智与人工智能结合可以为气候行动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2023-05-12
  • 印智库分析印度在量子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研究量子计算对新兴技术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量子能力将颠覆现代密码学,改变商业运作方式,并极大地改变信息传递的方法。

    2023-05-12
  • 学者呼吁公共金融机构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部门融资需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每年就需要1万亿美元的绿色资本,以实现其净零排放目标。如果没有多边和双边机构的大规模干预,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筹集到所需数量的资金来满足清洁能源需求。

    2023-05-11
  • 巴媒称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得益于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研究和创新项目等方面的大量投资,中国经济取得显著增长。这种快速转变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中国国界。

    2023-05-11
  • 港媒: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变

    随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向绿色能源转型,以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企业毫无疑问已成为这些行业的全球市场领导者,这主要归功于政府的支持和中国庞大的制造能力。

    2023-05-11
  • 学者建议东南亚采用恢复性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保障东南亚粮食安全的关键,因为该地区占全球海产品产量的近四分之一。然而,商业化的水产养殖往往导致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恢复性水产养殖,特别是通过养殖海藻和贝类,会促进水产养殖,同时对海洋和河口生态系统产生复原作用。

    2023-05-10
  • 专家分析在东盟投资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

    缓解气候变化和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迫切需要促使东盟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

    2023-05-10
  • 巴媒介绍阿塞拜疆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中的作用

    阿塞拜疆地处欧亚交汇处,是“一带一路”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走廊有望加强贸易和投资,促进经济一体化,支持该地区可持续发展。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预计将为该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包括增加外国投资和发展其交通基础设施。

    2023-05-10
  • 亚开行专家呼吁改善全球贸易体系

    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气候危机正暴露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些缺陷。但这应该是改善它的动力,而不是放弃它。改善全球贸易和供应链意味着使其更具弹性和包容性,让它成为推动实现更绿色、更公平未来的一个工具。

    2023-05-10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