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日本实施出口限制措施以来,韩国和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是,随着2022年5月重视未来与日本合作的韩国新政府上台,预计韩日在半导体等所谓的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新的合作议题。
互联网的下一阶段被称为Web3(或Web 3.0),它承载着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所用的诱人希望。支撑Web3的技术是区块链。据说,区块链有可能颠覆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
亚太国家在实现其国家和全球可持续能源目标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综述本地区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7的进展情况,涉及电力供应、清洁烹饪、可再生能源和能效。
当前,全球能源系统正处于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然而,与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系统相比,支撑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技术需要更多关键矿物。虽然这其中一些矿物可以在陆地上获得,但环境问题、矿石质量下降、储量减少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人们对从深海开采矿物越来越感兴趣。
在2021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可持续融资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议题,并且正在推动全球向净零排放转型。净零排放竞赛的一个特点是,除非所有国家都能实现它们的目标,否则就无法实现净零,而朝着这一目标采取的任何积极步骤都将使所有国家受益。
像全球许多国家一样,东南亚国家一直乐意接纳在“元宇宙”中创造交替现实的想法。鉴于居住在东盟成员国的70%的人口现在可以上网,拥抱这种由数字主导的创新是有意义的。
为应对抗疫期间关键供应链的严重短缺和崩溃,南非和印度于2020年10月向《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理事会提交一份提案,要求暂时放弃某些TRIPS义务(包括专利、版权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条款。该提案得到一百多个国家和民间团体的支持。然而,欧盟、瑞士、芬兰和其他几个发达国家反对豁免。
在过去50年里,金融部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数字化程度最高、全球化程度最高、受监管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这些发展带来监管挑战,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确保监管有效。本文重点讨论技术应用在金融监管、合规和金融基础设施设计中的演变、作用和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容易受到天气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若要大量引入可再生能源,供求必须达到平衡,要实现这一点,储能技术不可或缺。目前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来储能,但其寿命只有10年,长期来看成本较高。
本文研究制度对亚洲宏观金融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12个亚洲经济体在1996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表现,作者发现,当金融压力升高时,在制度质量较高的经济体,制度会支撑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国直接投资(FDI)和证券组合投资的弹性。
作者发现,能够使用数字基础设施的企业比不能使用数字基础设施的企业表现更好。关键渠道在于前者有更高的能力采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和雇用更大比例的远程劳动力,这在疫情期间要求采取社交隔离措施的情况下提高企业韧性。
近期,G20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提交了关于全球金融健康状况的报告。该委员会主席克拉斯·诺特(Klaas Knot)公开谈论了正在出现的挑战。金融稳定委员会还制定一份关于金融稳定的行动计划。
能源转型是21世纪许多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而顺应的一种趋势。因能力和资源不同,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氢被认为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所构成挑战的一种能源。中国认识到氢对其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性。2022年4月,中国公布能源科技创新5年计划,强调在氢能生产和使用方面有望实现技术突破。
2025-08-26 1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