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最近疫情引起的石油价格冲击对3个受冲突影响的脆弱国家的影响。本文列举了“资源诅咒”理论与“食利国家”理论对石油-冲突关系的不同解释。最近的价格暴跌及其对南苏丹、利比亚和伊拉克冲突的影响为分析提供了经验支持。本文认为,这两个理论中的稳定和破坏稳定机制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发挥着作用。
世界各地国际组织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相关安全风险。在这一政策领域,欧盟已成为一个重要参与者,与几个成员国一道,在国际政策对话中围绕气候相关安全风险展开辩论。 本文研究欧盟不同机构如何建立气候相关安全风险框架并应对气候相关安全风险。
基于经济衰退的历史模式和国家内部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情况表明,2020年全球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程度相对较小。缓解2020年全球不平等加剧的因素包括,较富裕的发达国家比贫穷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下降幅度更大,以及中国GDP实现正增长,这表明2020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不平等现象可能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长期以来,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发展挑战一直是各国政府的紧迫事项,但大流行病的暴发给实现这些目标带来了更多压力。缅甸最近发生的政变对该国未来的发展轨迹提出了更大问题。对于缅甸而言,围绕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性以及恢复和平与安全的关切仍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基于疫情对欧盟各行业的影响,报告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欧盟经济有何影响?对不同部门分别产生了何种影响?二、危机给经济和价值链带来了哪些结构性变化,应将哪些价值链视为战略性的?三、经济复苏措施的全面程度如何,可在何种程度上满足欧盟各行业的需求?
到2021年2月,中国网民规模逼近10亿。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在增加。由于意识到网络漏洞不断增多,中国政府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广为人知,中国希望这种新兴技术能够增强其数字基础架构的韧性,并充分利用其数字经济的效率潜力。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增加和疫苗推广进展缓慢,通过取消封锁措施,德国经济正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重新开放措施很可能伴随着再次封锁,至少是区域上的封锁,以遏制疫情传播。
由于美国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德国经济研究所将其对2021年和202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4个百分点,预计分别增长6.7%和4.8%。全球生产活动应该能够在2022年底前实现长期增长。
中国、欧盟和美国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40%,消耗了世界近一半的能源。因此,这三方做出的气候决定对世界气候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已失去动力,但2021年可能标志着全球气候危机应对方法将发生转变,各国或更加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
2020年各国竞相应对新冠病毒传播并购买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果说这一年是“口罩外交”年,那么2021年很可能会被铭记为“疫苗外交”年。各国间为确保获得必要数量的疫苗而展开日益激烈的竞争已成为疫后国际体系的既定特征,而且这种趋势只会在不久的将来加强。
本文以在7个国家(包括中国)进行的实地研究、圆桌会议和面对面访谈为基础,提供了有关印太地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尤其是有关政策战略和目标的观点。该研究揭示了这些国家在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与中国接触方面存在共同的内部分歧。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