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现在一切都在中国制造,而欧盟和美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正是起因于此。作者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国生产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世界过度依赖中国,即使是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产品(如药品和个人防护设备)也是如此。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长期关系被纳入大国之间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竞争中。除了合作,欧盟行动者对双边关系的重新评估也加剧了竞争与对抗。合作领域包括中国参与欧盟内部连通性项目,特别是在运输和数字网络方面。本报告审查了这种合作并评估了其前景。
分析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十分有必要。早期的经验结果表明,贸易对环境有利。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结果充其量是混合的,并且取决于许多因素。通过使用1987年至2016年印度企业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能源密集度与企业国际化战略之间的关系。
作者在可比较的框架中介绍了大数据领域不同数据源的应用领域和潜力,描述了大数据未来可能的潜力。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大数据将在许多应用领域中被使用,主要是对常规业务统计的补充。
疫情期间,欧洲因开放经济而受益匪浅,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了商品和服务。矛盾的是,欧洲一些政客认为对外国供应的依赖降低了自身经济的弹性,认为欧洲现在应该摆脱对其他经济体的依赖。本文认为,自给自足或经济开放程度较低是一个危险的政策方向。这将令欧洲的抵御力减弱,无力应对下一次紧急情况。
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将危机中突出的问题转变为可持续复苏和社会包容的机会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改善政策环境以及地方层面可用的金融工具范围。地方政府的挑战比国家层面的挑战要大,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通常有限,吸引私人投资者的难度也更大。
尽管中欧投资协定的目的是改善中欧关系,但随着欧盟试图在价值观与经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欧盟批准该协议的过程最终将导致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紧张,并创造新的贸易壁垒。从这个角度来看,宣布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而言是胜利还为时过早。
中美两国需要走到一起,为可持续、和平世界制定一个共同愿景。事实上,随着两国关系在许多领域恶化,转变两国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合作——这一挑战之大,足以超越所有其他分歧。除应对气候变化,两国另一个共同追求应该是太空探索。
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国际和地方层面,银行业监管框架都得到了全面改革,包括建立了新的流动性管理规则,提高了资本要求,以及广泛引入压力测试。2020年初新冠肺炎引发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是这些措施接受的首次重大考验。迄今为止,尽管有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措施的帮助,但银行系统已被证明具有韧性。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