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浪潮令德国经济复苏中断。在经历前一季度的停滞后,2021年第一季度德国GDP料将下滑。但是,随着疫苗接种运动的推进,疫情的经济影响将减轻,经济将继续快速复苏。
本文提出一些策略,以减轻疫情对全球南方国家生态保护的不利影响。许多人畜共患病都起源于那里,人们生计严重依赖自然资源。本文考虑疫情对受保护地区和其他保护区总体经济影响,以及与这些地区密切相关旅游和野生动物贸易部门的具体影响。
如果疫情持续存在并继续威胁生命,那么可能会出现2种情况。第一种是感染浪潮反复出现,导致政府在采取和取消卫生措施之间摇摆不定。第二种是“零病毒”方案:一开始采取严格而持续的遏制措施,随后采取温和的卫生措施,并进行系统的追踪和检测,以保持此后极低的感染水平。本文着重介绍了第一种情况的影响。
日本和欧盟都致力于维护正在印太地区受到挑战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秩序。双方都认识到,双方安全和繁荣依赖于贯穿该地区开放和安全的海上通道,以及各方对法治的尊重。因此,通过确保力量平衡、维护以法律为基础的秩序和良好治理,解决印太地区不稳定根源,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为此,双方可进一步深化合作。
面对国际批评浪潮,许多中国外交官以激进的姿态在西方的媒体和社交网络上谴责政客和“反华西方媒体”。自2020年4月起,媒体借用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战狼2》(2017年发行)之名,将这种咄咄逼人的宣传方式称为“战狼外交”。
尽管不可否认的是,北京的疫苗外交可增强其软实力并巩固其影响力,但这些叙述扼杀了中东和北非国家对中国疫苗合作的积极回应。中国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疫苗外交符合其将自己打造成全球卫生领导者的更广泛战略。在许多中东和北非国家眼中,西方国家自私地囤积疫苗,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考虑到财政压力、引导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结构性因素以及在这些市场政府对本币借贷施加更严格限制的前景,新冠肺炎疫情令人担忧发生此类危机的风险。为减少外币债务带来的风险,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应更加关注新兴经济体的外部资产负债表。
尽管欧盟委员会2016年北极政策中阐明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素仍然具有高度相关性,但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使得缺乏安全政策内容这一问题变得日益紧迫。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在欧盟的新北极政策中解决这一问题。海上安全是欧盟扩大参与度的一个合适领域。
非洲联盟在促进非洲区域一体化方面面临挑战和机遇。非洲大陆合作的势头似乎正在上升。这是通过8个区域经济共同体和其他区域组织在区域层面取得的成就的补充。但是,这些努力能否带来收益取决于它们是否以及如何实施。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尽管太阳能和风能发展起点较低,但这些新可再生能源投资正在迅速增加。发展援助在这种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对新可再生能源等发展援助越来越多用来调动私人发展资金。这一变化是随着新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而发生的,这使得它们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多年来,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从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转变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政治事件之一。原因很简单,中国全球影响力正在增长,其内部政策和计划在国际上重要性也越来越大。然而,2021年中国“两会”受到关注非同寻常。
欧洲和美国的利率已经下降了逾15年。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实际利率一直为负,并且预期至少在未来10年内仍将为负。本文认为,利率的下降与生产率的长期下降有关。但是,鉴于技术的重大进步,生产率下降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意大利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正值世界面临百年来最严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际。疫情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对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年议程产生重大影响。疫情突然出现加剧业已存在挑战,造成严重危机,需要全球采取大胆和紧急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