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经济影响,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了影响深远的货币政策措施。美联储降低了利率,并像欧洲央行一样扩大了债券购买计划。然而,令人怀疑的是这些措施是否具有平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的预期效果。
关于全球化,一直存在大量误解。本文讨论了近年来在公共话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些误解,包括:全球化给工资带来下行压力;全球化是一场不顾底线的竞争;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化本身将带来经济增长;全球化会遏制某些力量的发展。作者认为,全球化的好处不言而喻。
新冠肺炎疫情正严重威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政治左翼人士主张国家加大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而右翼民粹主义者则呼吁加强保护主义或“去全球化”。有大量证据表明强大的财产权利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放松对国内和全球市场的管制以及明智的竞争和税收政策,对全球繁荣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并使得绝对贫困人口大大减少。
气候变化仍然没有被视为全球紧急事件,也没有应对之策。更糟糕的是,当前疫情可能破坏气候活动势头。原定于2020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就因疫情而被推迟到2021年举行。此外,排放量下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现在,许多国家/地区正在解除封锁,排放量将再次增加。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危机。
21世纪对重要矿物资源的争夺首先是元素周期表中被称为稀土的17种元素。 非专业人士相对了解较少的是,地缘政治,尤其是这些材料97%来自中国这一事实突显出它们对关键工业应用生产的巨大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欧洲央行大刀阔斧地采取了诸多措施来稳定经济。在欧元区,欧洲央行大大放宽了其再融资操作的条件,并宣布了一项新的资产购买计划。这一举动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的担忧,并担心欧洲央行的措施是否与其维持物价稳定的使命以及欧盟条约设定的限制相符。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5日报道,拟议中的修改将赋予政府更大权力,可以基于国家安全理由拒绝协议。澳大利亚国库部长乔希·弗莱登伯格警告说,有些国家的政府寻求达成的协议是出于“战略目的,而不是纯粹的商业目的”。
当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至少在短期内,较低的石油价格对摩洛哥、黎巴嫩和约旦等国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是,危机的总体影响也很可能对石油净进口国不利。原因在于石油出口商和进口商之间存在着深厚的经济联系。可以预期的是,石油危机将对整个地区,包括石油净进口国带来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