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和金融数据表明,2008年之前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步伐已出现停滞甚至逆转。作者分析认为,欧盟的年轻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全球化的看法更为积极,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在政治上感到被接纳的人以及对欧盟持积极态度的人也是如此。然而,欧盟继续面临紧迫的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前景较弱的一些成员国。
过去二十年支撑非洲经济增长的经济自由化政策似乎将在未来十年加速发展,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未来十年将继续快速增长。在整个21世纪20年代,该地区可能仍将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非洲要赶上西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曾经被冠以“绝望的大陆”的非洲已不再绝望。
本报告重点介绍了英国公司在非洲投资或开展业务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尤其着重于非采掘业。它强调了非洲在经济转型和增长方面以及英国在快速扩张的市场上进行多元化投资方面的共同利益。该研究借鉴了英国在非洲的投资数据,以及在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运营的超过75家英国公司提供的信息。
对于英国而言,中国不是军事或主要安全威胁,也不是同业竞争者。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它更像是一个合作伙伴(或潜在合作伙伴)。中国提供的经济机遇多于挑战。华盛顿政策界将试图改变这种战略本能。但是伦敦应该坚持下去——英国不必就该站在哪一边做出二元选择。
自冷战结束以来,制裁已成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治国的主要工具。但是,这种工具的系统使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有些自相矛盾的地缘政治后果。在能源领域对伊朗和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尤其说明了这一点。
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部署是中国寻求成为全球技术领导者的关键要素。中国一直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和更清洁、更高效的出行系统,以帮助将其经济模式从基于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转变为价值链顶端基于商品和服务生产的高科技系统。这些技术对于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和全球气候也至关重要。
全球金融市场对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反应是非常积极的。但考虑到达成的协议规模相对有限,这种反应可能有些过度。该协议的积极之处在于,它至少允许中美战略竞争部分停火。但是,由于增长放缓,中国在进口方面将更加难以履行对美承诺。这意味着削减欧盟进口的可能性比以往更大。
展望未来,中东地区的稳定将越来越受到相对较新、且主要是外部因素的威胁。其中最重要的是正在演化过程中的三大发展趋势间的相互作用:中国区域影响力的上升,美国区域撤退的前景以及美国对华不断变化的全球战略方针。
尽管中国在努力促成石油进口多样化,但其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仍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二。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和这些地区的紧张局势或给中国带来经济损失。若想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中国将不得不卷入这些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并在使用这些区域的战略资产时更加自信。
本文分析了中美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经济影响。这是一个高度不对称的协议。作者认为,受该协议影响,欧盟对华出口可能损失约110亿美元。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水平新纪录出现的主要原因既不是贸易政策和产业干预措施,也不是公司减税和放松管制。它们是受到需求刺激的驱动。正是在低通胀、低利率的环境中,实施扩张性政策的空间比通常认为的要大。这种环境要求进行大胆的决策,这可以刺激经济的包容性。
2025-07-07 16:27:00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