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从能源到安全和地区政治的共同政策利益方面进行合作,欧洲人最终可以与这个北非巨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这可以促进地区繁荣,加强欧洲能源安全。
近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就项目类型而言,中国2023年上半年在“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海外能源参与是自该倡议启动以来“最绿色”的。
贸易已经显示出严重承压的迹象。对新兴经济体的风险偏好可能因此受到动摇。去年年底,全球进口量年增长率转为负值,到2023年初仍为负值,几乎没有理由认为情况会有所改善。只要这是真的,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开放的、依赖贸易的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为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国际社会正努力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气候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能源系统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在许多方面,把亚洲联系在一起的数字纽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该地区对数据的需求正在以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的速度增长。然而,让这些纽带紧张的力量也在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性质的法律和杂乱的数据管理规则有可能阻碍数据自由流动。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份报告,从现在到2028年,全球石油日产量将增加580万桶。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增供应将来自拉美,扭转该地区十年来产量下降的局面。
2008年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打乱了欧盟对西巴尔干地区的扩张政策。至少从那时起,来自俄罗斯、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非欧盟国家的经济参与者更多地参与到该地区。这些非欧盟国家在西巴尔干地区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怎样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欧盟应如何应对并在战略上抵消西巴尔干地区与这些参与者日益加强的经济联系?
2025-10-15 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