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在太平洋日益增强的军事存在,中国正在努力巩固其地缘战略地位。中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济外交仍是中国在该地区活动的核心,中国也已经偏离其以不干涉为基础的传统政策,并已经在外交和安全舞台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面对美国在太平洋日益增强的军事存在,中国正在努力巩固其地缘战略地位。中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济外交仍是中国在该地区活动的核心,中国也已经偏离其以不干涉为基础的传统政策,并已经在外交和安全舞台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随着英国决定脱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战略意义更大,同时风险也更高。不管TTIP失败与否,都将给西方带来新的风险。当前,美国和欧盟正在商讨TTIP,这一协定相比传统贸易协议在贸易自由化路径的选择上更加大胆,同时风险也更高。
巴黎气候协议使能源决策者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在满足民众的能源需求的同时朝着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进。每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同,除低碳化外的许多其它因素亦将塑造能源行业的未来。本文论述了能源技术、投资和地缘政治的关键趋势将如何影响欧洲和世界的能源政策决定。
1991年苏联解体,同样分崩离析的还有其自我牺牲和集体责任的威权道德体系。但2000年代无节制的消费无论对道德操守还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人的群众意识均无影响。1990年代的悖论在于没有任何东西替代苏联威权道德,俄罗斯社会中为道德所保留的位置那里如今是一个黑洞。
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在俄罗斯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来评估制裁对欧盟-俄罗斯贸易流量的影响,认为制裁的经济成本几乎为零,至少在欧盟过去对俄罗斯的出口方面是这样。欧盟出口商不应将在俄罗斯市场面临的具体劣势归咎于经济制裁。
在难民、恐怖主义和国内分裂方面,黎巴嫩、约旦和土耳其迄今为止对叙利亚内战的溢出效应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但现在,该地区脆弱的稳定性命悬一线,尤以土耳其最岌岌可危。
中国以破纪录的方式、方法和速度扩张了其在南中国海的哨所。南中国海目前是世界上最有争议的区域之一。这是一场有关海上航线、领土主张与资源的地区冲突。虽然南中国海冲突主要涉及东盟国家和中国,但它对全球都有影响。
尽管南亚各国政治和经济各有差异,但围绕水资源的合作是可行的。为了培育更广阔的伙伴关系,这些国家需要不同形式的共同行动计划及对威胁和合作带来利益的共同理解。
尽管存在困难,但格鲁吉亚与欧盟之间是一种成功的关系。现在,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重点变为巩固已有成果。随着时间推移,新出现的问题将继续考验这种关系。
本文评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相关性及其给欧洲在制度上和规范上带来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欧盟-中国连接平台(EU-China Connectivity Platform)被视为欧洲对中国政府经济外交行动的最高等回应。随着欧洲和中国的交往超出该平台范畴,欧盟及其成员国需发展更多工具和杠杆来回应中国的行动。
南奥塞梯公投入俄的想法远早于克里米亚入俄。自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曾两次就离开格鲁吉亚,与北奥塞梯合并加入俄罗斯联邦进行投票。在南奥塞梯内部,执政党与反对党都是亲俄派。但一旦南奥塞梯入俄,西方必将视此为克里米亚行动的继续,并引发一系列新的冲突。
如何推动欧盟与俄罗斯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一系列更广泛的考量为欧盟关于是否继续延长对俄罗斯制裁的讨论设定了框架。在这些讨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是“选择性参与”。欧盟3月份就欧盟对俄罗斯关系达成了5点指导原则,“选择性参与”是其中一个原则。
欧盟和英国追求一种基于欧洲经济区(EEA)的关系将会使双方在英国脱欧爆发后找到他们的立足点。英国脱欧公投结果给英国的世界地位带来了可怕的挑战。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为英国与欧盟的未来关系设定清晰的路线图。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