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尤其是自2017年以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了越来越多的非洲冲突。这些新参与者不断扩大的足迹表明,过去十年中东战争多极混乱的特点,现在也影响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粮食和能源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全球供应链中断,影响了疫后经济复苏。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同时预计2022年全球通胀率为6.4%,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恶化,许多低收入经济体的债务水平越来越不可持续。
英国和非洲因历史和人民,以及通过贸易、投资、援助和文化而紧密相连。双方都可以从这种关系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安全、教育和气候等双方利益交汇的领域。
本政策简报首先简要概述了欧盟对原材料进口的依赖以及俄罗斯在欧盟低碳技术关键供应来源中的份额。然后,它着眼于通过锂离子电池、风力涡轮机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三种技术的循环性满足未来原料需求的前景。
欧洲越来越依赖中国的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说法,但这个概念在整个欧洲大陆是如何理解的呢?今天的欧洲显然正在寻求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在相互依赖带来的好处和减少依赖的脆弱性之间。这不仅仅是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进程,它还将从根本上影响与中国的关系。
文章首次使用企业级海关数据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出口问题,从企业层面细致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情况,以及这些企业在所有制类型、产品种类、原产地和贸易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全球脱碳依赖于亚洲主要碳排放国加速国内能源转型和海外绿色投资。这使得中国在国际施压要求加大减排力度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确保国内增长并促进脱碳成为焦点。
中美竞争不断升级正在塑造和制约欧洲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荷兰也不例外,最近与中国的紧张局势已经影响其与北京的贸易和合作关系。荷兰从未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倡议与荷兰息息相关,尤其是对荷兰鹿特丹港及其保持与欧洲贸易的主要物流枢纽作用的雄心。
如果在未来几年俄罗斯继续被视为对欧盟的主要安全威胁,那么欧洲对中国的态度可能会越来越不关注价值观或经济竞争,而是关注中国与欧洲地区安全的相关性。
根据最新数据,欧元区经济在2021年冬季明显放缓。近期冲突发生后,最近的调查结果相当负面,尽管放松对新冠病毒的遏制措施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欧洲强烈感受到局势动荡的影响。
过去几个月,英国议会匆忙通过了一系列新立法,以加强其制裁制度。作者认为,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大大超出了其既定目的,并严重危害公民的自由和财产权。
随着各国通过更严格的投资筛选和外国直接投资标准来加强防御,政策制定者应意识到新流程存在产生计划外后果的风险。这包括在阻止整体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产生寒蝉效应,这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失衡并损害该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