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欧洲经济可谓步履艰难。通胀水平连创新高、能源供应紧张和经济复苏缓慢等三重困境阴云密布。展望2023年,欧洲经济恐将面临相当长的困难时期。
2023年1月3日公布的由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和英国特许采购与供应协会编制的月度调查显示,英国2022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45.3,为31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也是连续第五个月下降。
贸易逆差持续、个人消费低迷,2022年日本经济在三季度出现萎缩。分析指出,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日元大幅贬值推高进口商品物价,导致日本国内通胀加速上升,给普通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压力。日本正面临40年来最高通胀水平,经济难以摆脱困境。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3年1月2日起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我国已与其他14个RCEP成员中的13个相互实施协定。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边缘太平洋沿岸,国土狭长,面积75万平方公里。目前,智利政局总体处于稳定,但未确认的新宪法和改革措施给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而其经济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2023年恐呈现萎缩状况。中智关系友好,经济互补性强,在经贸合作方面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2022年,在劳动力市场改善、外贸强劲增长等因素推动下,马来西亚经济稳步复苏。然而,多家研究机构认为,2023年马来西亚将面临出口、经济增速放缓等挑战。分析人士指出,期待中国作为马来西亚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马来西亚经济未来发展和转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新加坡制造业的萎缩在明年一季度或将持续,而这只是新加坡整体经济复苏面临的多项挑战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经济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分别是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吸引人才,中资企业或能从中寻找到合作商机。
2020年,郑州获批成为我国五个准予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的城市之一。当前,以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为基础所形成的“十八站点、七口岸”国际物流网络体系,集疏范围覆盖30多个国家130余座城市,集装箱到达站点70余个,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
近期的一系列消息显示,本土创新药正在加速“出海”且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收获。分析认为,“出海”正在成为创新药企挣脱掉国内“同质内卷”、医保谈判高压的可行路径,但也面临不少阻碍。未来,创新药企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需以5至10年为周期制定全球化战略。
广药集团2021年创办的广药国际(澳门)青洲制药厂,是澳门首个按照现代GMP标准设计、建设的中药制药厂,不仅助力澳门适度多元化发展、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也是粤澳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即将满一年。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尽管新冠疫情延宕反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RCEP持续释放红利,助力区域经贸合作提速升级。区域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2022年,美国通胀不断攀升并长期维持在历史高位,扰乱民众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为抑制数十年不遇的高通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自3月起大规模激进加息,这一行为也为美国经济前景埋下衰退隐患。
岁末年初,新华社亚太、亚欧、中东、非洲、拉美、欧洲、北美七大总分社社长“年终观世界”,回眸2022年、前瞻2023年,谈天下大事、世界大势。
2022年是世界经济充满变数的一年,乌克兰危机升级、美联储激进加息、全球通胀飙升、能源和粮食危机发酵……在“黑天鹅”“灰犀牛”交替冲击下,世界经济之舟遭遇顶风逆流,复苏航程充满风险和挑战。展望2023年,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预计增速继续放缓、走势更加分化。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同比增长14.4%,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利用外资政策有哪些看点?业内专家表示,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开放的重点领域,我国将在金融、电信、数据等敏感领域进行开放探索。此外,我国还将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合法权益。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16日在日内瓦实质性结束《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使各方离在世贸组织和全球范围内完成第一个投资谈判只有一步之遥。分析人士指出,在部分发达国家发起逆全球化的今天,《投资便利化协定》将进一步深化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今年,国内车企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出口版图逐渐扩大。海外订单纷至沓来的同时,汽车出口所依赖的滚装船运价高企,“一舱难求”,运力失衡难题开始显现。
12月15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保税区举行的全球营运商计划发展大会上,20家已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的企业现场获得授牌,还有新一批10家意向加入计划的企业与上海保税区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显示 2547 条中的 781 到 8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