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托尼·丹克尔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英国公司正在大规模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这一言论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在全球范围,众多跨国企业也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供应链优势显著,扩大开放步伐坚定,是经济全球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近期,欧洲通胀水平不断攀升,屡创新高,导致消费不振。同时,欧盟为应对能源供应紧张提出的“开源节流”措施也饱受质疑。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夹击下,欧洲经济前景愈加黯淡,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
新加坡贸工部近日将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幅从此前预估的4.8%下调为4.4%,环比增幅从此前预估的0下调至-0.2%。新发布的新加坡GDP数据既低于此前发布的初步估算值,也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而且出现了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环比负增长。分析人士认为,新加坡有可能陷入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技术性衰退。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应该如何高水平对外开放?8月13日,近30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第八届研讨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最近多方调研了解到,受俄乌冲突影响大幅下降的欧盟经俄罗斯至中国的中欧班列货运量正在逐步回升。
记者从8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稳健良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IT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前景可观。数字化转型相关IT市场规模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2025年有望逼近5万亿元。
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的第一年。如何在RCEP框架下,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陈敏表示,宜从发挥商会、协会作用推动贸易双向交流,发展精品农业,推动行业数字化标准等方面发力。
8月14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来自韩国、泰国、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嘉宾和客商以及国内20多个省份的客商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国际合作新机遇。
中国向来重视对非洲国家的技术援助。中国对非技术援助存在透明度有待提高、可持续性有待加强、援非专家储备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增强中国对非技术援助的技术传递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等方面加以改进。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中央宣传部等2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继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后,对外文化贸易领域又一份重要指导性文件。
自2015年至今,第三方市场合作从概念提出迅速发展为多个项目落地,开创了国际合作新模式,发挥了各参与国家的比较优势,完善了全球经济治理,实现了多方共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今年以来,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的经济平稳增长,但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加上尼国内安全形势和一些重要经济指标恶化,尼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尼日利亚的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仍有较大投资机会。
作为交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近期的改革再次引起社会热议,尤其是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引发争议不断。
近年来不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都选择从挪威登陆欧洲大陆市场,而且很少在当地设立自己的生产设施,市场表现也远不及早已深耕欧洲的韩系、日系车企。但近来德国却对中国车企在欧洲地区的最新动向给予了高度关注。一些专家甚至警告,中国车企加速进军欧洲市场未来将对德国车企构成威胁,尤其是在入门级和中档汽车市场。
近期,有消息称大量外来资本流入新加坡,其中包括中国资金。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一些相关的咨询管理、金融服务企业也将业务转移至新加坡。调研了解到,新加坡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资金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且对中企开拓海外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近几个月来,由于围绕“北爱尔兰议定书”的紧张局势加深了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分歧,双方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化”。随着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以及由此引发的保守党领导层选举,下一次双边谈判时间似乎遥遥无期,并不顺畅的英欧双边贸易,将令英国低迷的经济前景“雪上加霜”。
由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委托开展的《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不久前对外发布。报告面向15个非洲国家的18岁至24岁青年进行了4500余次面对面深度访谈,其中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在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非洲以外国家;76%的人表示,中国对其国家和生活发挥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中铁装备是如何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又如何凭借雄厚实力让中国的盾构机走向世界?记者日前走进中铁装备郑州总部,实地感受“大国重器”之力量。
显示 2547 条中的 941 到 96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