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青年涂则钢曾是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骨干教师。2019年,他来华深造,攻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22年硕士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在华攻读博士学位。
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学员将在急诊急救、消化内镜专业领域参与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活动,部分学员还将在呼吸、普外、妇产、儿科专业领域参加为期90天的临床观摩研修活动。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自2021年以来,该校与加纳等非洲国家开展合作,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交流等方式共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助力非洲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
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组织的“全球视野·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计划——(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于8月24日至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两地开展调研活动。
过去一年,马拉维留学生库瓦莉和同学在马拉维利用在中国农大学到的农业技术,帮助当地30个农民在30多亩地种植玉米,并取得丰收:一亩地产出约1200斤玉米,而当地亩产仅三四百斤。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拓展,既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非洲人口困境、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中国加强同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提供技术人才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在多个领域收效显著。
近日,中国驻厄瓜多尔、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博茨瓦纳大使馆举行欢送会,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当地学生送行。这些国家的官员在欢送会上表示,感谢中国政府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国为这些国家的教育、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所发挥的作用。
新学期伊始,黑河学院的油画教师、俄罗斯功勋画家瓦洛佳每天早晨过境到黑河市,带着学生实地写生,为学生介绍与黑河隔江相望的俄罗斯,晚上再返回对岸的家中。在黑河学院,像瓦洛佳这样的“通勤外教”还有很多,成为中俄教育和人文交往的使者。
2018年,首批21名来自刚果(布)的留学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到位于浙江金华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学习木雕技艺,成为浙江省首批木雕艺术类专业留学生,自此拉开了东阳与刚果(布)国际友好交流的序幕。
中国援建的博茨瓦纳莫帕尼小学从2021年开始招生,该校的建立缓解了当地孩子上学难和学校条件较差等问题。学校良好的设施和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实施三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近日在韩国延世大学举行。近400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深化标准体系建设开拓国际中文教育暨HSK考试新局面”这一主题分享交流国际中文教育经验。
2017年初,当高中毕业的卡里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铁路管理知识时,肯尼亚仅有一条一百多年前由英国殖民者修建的窄轨铁路。
泰国孔子学院(课堂)发展联盟年中会议于22至23日在泰国北榄府举行,旨在探讨泰国学生成长路径、本土师资培养经验和愿景、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创新。
自去年我国倡议实施“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以来,已经吸引双方1500多所学校广泛参与。
过去一年,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双方年轻一代的往来更加活跃。
8月20日,作为“第二届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 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智库论坛2024年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向北开放政策对接及人文交流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
当地时间17日下午,“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巴西赛区决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中国粮的奇迹”让孔七不远万里来华求学——“我要像袁隆平一样,让家乡人民也可以自由地享用粮食,而不再担忧它的价格。”
记者8月14日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的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于8月20日至25日在贵州省举办。今年交流周主题是“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将举办各类活动70余项。
显示 2106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