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3月30日,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主任郭小俊带领农研中心工作人员10余人,在榆中县清水驿乡孟家山村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价值近30万元的籽种、化肥、地膜及农药等春耕物资,并现场讲解了田间播种和管理等农业技术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方法。
“在我们老百姓眼里,市农研中心给我们送来的‘陇薯10号’洋芋种子,就相当于是‘金蛋蛋’,一分地40粒种下去,秋天就是40堆希望、40堆钱。”邴永安激动的说。
邴永安是孟家山地地道道的农民,2015年,在市农研中心工作人员的帮扶下,他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2亩“陇薯”马铃薯,结果没想到产量比别的品种翻了一倍。2016年,邴永安注册了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20亩土地,连同自己的30多亩地一同种上了“陇薯7号”和“陇薯10号”的马铃薯。
“去年,我们孟家山遭遇了60年不遇的大旱天气,尽管这样,我种植的‘陇薯’亩产也达到了3000多斤,这是别人家种植的其它品种的1倍多。”尝到甜头的邴永安告诉记者,今年初春的雨雪多,所以他打算再多流转一些土地,争取种植200亩以上。
孟家山村位于榆中县东南部,气候干燥,年均气温6.8℃,年降雨量360毫米,平均海拔2380米,无霜期130天,属于干旱山区。
“‘陇薯’最大的特点就是抗旱、个头大、产量高,在平常年景,孟家山亩产达到6千多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雨水充足,亩产可以达到1万斤以上。”农研中心蔬菜站负责人徐学军介绍说。
谈到调整产业结构,郭小俊告诉记者,一个偏远山区要想脱贫,产业结构调整很关键。孟家山交通不便、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相对较适合种植马铃薯。过去的一年,郭小俊带领技术骨干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论证,结合马铃薯主粮化的国家战略,将种植马铃薯确定为孟家山村的主导产业。
“种什么确定之后,我们就开始定品种、定技术规程、扶持专业合作社,我们中心帮扶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孟家山建成种薯繁育村,这个地方的马铃薯将来不是当蔬菜销售,而是要当籽种销售,这样的话,农民的收入会翻两番。”郭小俊说。(榆中县委宣传部 赵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