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彩礼却要十余万,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攒三四十年。结不起婚、因婚致贫、因婚返贫已成为不少家庭难以承受之重。为了有效扭转“高价彩礼”这一不良习俗,引导社会婚嫁新风,共青团陇南市委抓住青岛陇南两地东西扶贫协作的契机,联合共青团青岛市委于5月7日举办陇南市首届“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活动,抵制高额彩礼、攀比之风,做新风正气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活动现场
5月7日,家住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宽川乡冯庄村的冯凯在礼县县城参加了“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免费集体婚礼。参加此次活动,冯凯不仅一分钱不用掏,还可到青岛去观摩学习、拍婚纱照、开展劳务对接。
当天像冯凯一样在礼县参加集体婚礼的共有30对新人,另外有20对新人在陇南西和县参与。由于是首届“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活动,共青团陇南市委希望先从贫困户开始,因此参加集体婚礼的新婚青年夫妻双方至少一人是贫困户,女方收取彩礼不超过3万元。
婚礼现场,甘肃团省委和陇南市、青岛市为新人颁发“移风易俗好青年”奖牌,为新人父母颁发“移风易俗好父母”奖牌,社会人士还向新人赠送了液晶彩电,并向全市青年发出抵制高价彩礼、节俭文明结婚的倡议。
“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活动现场
“比较幸运,相比于普遍七八万、十几万的彩礼,我的只有1.8万,只是象征性的。”冯凯说,天价彩礼会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给父母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希望通过参加这个活动身先士卒向高价彩礼说不。
“很多农村人还是思想没解放,把婚姻当成了一种买卖。”冯凯的母亲冯茹英说,亲家常年在北京打工,见识多,思想比较开放,基本上没要什么彩礼。
地处秦巴山特困片区的陇南,是甘肃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创新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双联扶贫等模式,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下降到41万人,五年消除贫困人口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3%下降到16.5%。但由于历史欠账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陇南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活动现场
在诸多致贫原因中,因婚致贫、因婚返贫成为主要原因之一。陇南大部分农村特别是偏僻地区,群众深受传统婚嫁风俗影响,普遍认为彩礼代表着女儿“身价”,结婚时彩礼越高女儿“身价”就越高。还有部分困难群众想通过女儿出嫁时的彩礼给儿子娶媳妇。这种不正确的婚嫁观,造成农村家庭婚嫁彩礼相互攀比,使得彩礼逐年攀升。加之近年来部分农村女青年外出务工时婚嫁外地,致使本地农村单身男性青年越来越多,“一媳难求”现象日益突出,高彩礼之风也愈演愈烈,动辄八、九万元,甚至十几、二十万元,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乡风和顺、社会和谐。可以说,高彩礼已成为陇南当前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突出社会问题。
对礼县固城乡固城村的张侠洲来说,高价彩礼带来的痛他深有体会。2012年,张侠洲给了近5万元彩礼娶到了一房媳妇,但婚后妻子觉得家庭条件不好便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2014年,张侠洲再婚,彩礼涨到了6万,而2016年他弟弟结婚的时候,彩礼已经涨到了9万,五年时间彩礼几乎翻了一番。5年间,张侠洲兄弟结婚的彩礼支出就达到20万。而固城村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仅为2900元,兄弟俩至今尚有十几万的外债。
“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活动现场
为革除农村婚嫁高彩礼陋习,减轻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年树立婚嫁新风,陇南团市委紧抓青岛陇南开展东西扶贫协作重大机遇,联合青岛团市委举办了陇南市首届“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
“儿子、女儿都是自己的孩子,没必要要太多的彩礼。他们婚后还要生活,要太多的彩礼对两家都不好,很容易闹矛盾。只要孩子能过得好,彩礼要不要都无所谓。”家住礼县岐山镇赵家村的王满子说,他当天专程赶到县城来参加女儿的婚礼,王满子要了2.8万的彩礼,但最后全部退还给女婿。
“此次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我们倡导的是什么,弘扬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抵制的是什么,非常的鲜明”,陇南市团市委书记潘喆说,目前彩礼收的低的青年和他们的家庭,或许还是少数,但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一定可以扭转现在农村彩礼过高的不良风气。
青岛市团市委书记王永健表示,青岛的海尔、海信、双星及公交集团、交运集团、中建三局,将会为这些新人提供全力服务,只要他们有意愿在青岛就业,都能满足他们需求。青岛市还将和陇南签订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在促进陇南的企业发展、青年的创新创业、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结束后,陇南、青岛团市委已于当日下午组织新婚青年赴青岛旅游,开展劳务对接,并将对有意向在青岛务工的青年优先提供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