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黎合作前景光明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1-08 14:53:00

新华社信息贝鲁特11月8日电 (记者李良勇) “中黎关系友好且发展顺利,今后合作前景光明。”在中国与黎巴嫩建交45周年之际,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此评价两国关系。

王克俭说,黎巴嫩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国家之一,今年11月9日适逢两国建交45周年,这是双边关系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自1971年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黎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王克俭介绍,过去这些年来,两国在政治领域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保持着较频繁的高层交往;在经贸领域,中国是黎第一大进口货源国,且已连续三年保持黎巴嫩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0亿美元;在人文领域,双方交往密切。近年来,黎巴嫩掀起“中国热”,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2006年成立中东地区首家孔子学院,黎巴嫩大学2015年正式开设汉语专业,贝鲁特美国大学、黎巴嫩美国大学、黎巴嫩美国科技大学都设立了汉语课程;在军事合作领域,中国积极帮助黎巴嫩军队开展能力建设,向黎军提供多批装备和物资。而且,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自2006年以来共向黎派出4000多人次维和官兵。

王克俭表示,中黎今后应进一步巩固政治关系基础,加强在政治领域的互信合作。他提及,目前两国政治关系很好,双方在许多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关系非常密切,“这是很突出的一点”。

谈及“一带一路”建设,王克俭说,黎巴嫩地处“一带一路”中线的西端,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通往欧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中,黎巴嫩是一个重要的点,在总体规划中占据特殊位置。

王克俭表示,黎巴嫩各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机遇,而中国也可充分利用黎巴嫩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金融业、银行业以及丰富的侨民资源等,“无论是在黎巴嫩还是周边国家开展双边、三方或多方合作,前景都将十分广阔”。

此外,王克俭强调,“中黎双方文化、艺术交往非常密切,这在阿拉伯国家并不多见”。而“一带一路”建设中倡导“民心相通”,黎巴嫩便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中国可以通过跟黎巴嫩的合作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整体的文化交往。

王克俭还说,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黎巴嫩的反恐能力建设。作为叙利亚邻国,黎巴嫩被视作地区反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中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坚决打击各种极端势力。因此,中方今后将继续向黎军提供援助,帮助黎巴嫩提高国防能力和反恐能力。

王克俭指出,中黎“一带一路”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深信在双方政府的努力和两国人民的支持下,中黎关系和“一带一路”合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专访丨“中国的持续发展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新希望”——访黎巴嫩前总理顾问巴达维

“中国的持续发展不仅对本国人民意义重大,更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新希望。”黎巴嫩知名学者、前总理顾问里法特·巴达维日前表示,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世界,为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争取独立、自主和发展提供宝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