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国和最大清洁技术制造国,其作用至关重要;欧盟同样不可或缺。正如2017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欧合作获得新空间一样,当前形势再次为双方提供了合作契机。
尽管美国撤出了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但其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可能性并非完全消失,双方需要有更具创造性合作的方式。
在土耳其和美国政治领导者的推动下,两国公司可以探索在南高加索、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合作的机会。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数字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各国政府在急于实现“科技主权”的过程中,有可能陷入一场徒劳且危险的孤立游戏。
文章通过审视印尼与中国日益紧密复杂的合作关系,探讨印尼不断演变的能源转型策略。
中亚国家认识到推动经济增长需要多元化合作。对于日本和美国而言,应该在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与中亚国家进行合作。
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7月23日闭幕,结束了近两周关于2030年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或缺乏进展)的激烈辩论和讨论。
10年来,澜湄合作机制已成为促进地区和平、理解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尽管国际局势多变,但澜湄合作为成员国在经济、农业、能源、水资源管理合作等领域提供了务实合作机会,缩小了发展差距,创造了平等机遇。
因合而聚,因合而兴,因合而新,合作是流淌在上海合作组织身体中的血脉。中国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始终把上合组织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以实际行动践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的工作口号,与地区国家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农业、经贸、人文等多领域合作全面开花,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
在人工智能领域,韩国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美国和中国。不过,鉴于韩国在众多科技领域享有较高声誉,韩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伙伴关系是加强双方国家安全与双边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以全面合作的关键在于两国在各个领域具有深度互补性。通过在科技、工业和金融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中以两国已建立起紧密的创新链。
保加利亚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扩大影响力和寻求战略利益提供了机会。
保加利亚为中国在中东欧增加存在和追求战略利益提供一个机会。作者为保加利亚与中国的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欧盟和印太地区那些开放且贸易导向型的国家正面临一个重大且紧迫的机遇,即加强合作,发挥领导作用,以维护和重振基于规则的贸易的核心原则。
这一转变表明,中国不仅致力于推进公路、铁路等实体互联互通,更希望深度嵌入中亚地区的社会治理、人力资本建设和生态治理体系。
作者敏锐指出德国自身气候政策正处于调整期。核心问题在于:这种转变究竟标志着德国真正致力于强化气候领导力,还是实质上将经济竞争力置于环境责任之上?
欧盟和印度都希望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给自足。
欧盟可以通过与可再生能源和关键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本文探讨了美国在和平时期可以加强其在亚洲的联盟和伙伴关系的领域。
作者认为,加拿大迫切需要实现经济伙伴关系多样化,加深与非洲接触被认为是个好办法——非洲快速增长的人口、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以及通过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实现的非洲大陆一体化为加拿大实现经济伙伴多样化提供了切实机会。
显示 79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