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甘肃:吸引智能制造“西游”添绿色发展潜能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1-18 14:55:10

新华社兰州11月18日电(记者王博、何问)脑袋圆圆、身子胖胖、一双大眼睛扑闪,一声“你好”的召唤,它会转身面向你,回答“我在这里”。

这个憨态可掬的“小家伙”就是即将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政务大厅“上岗”服务群众的智能机器人“创创”。他不是从海外进口的“海归”,也不是“出生”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引进“人才”,而是西北小城张掖的“本土制造”,不久前在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近年来,古丝绸之路上的张掖市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转换经济动能,一边“东张”,从我国东部地区大力引进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一边“西望”,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掘出口市场。2018年,规划占地1500亩的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张掖市郊“萌芽”。产业园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主要引进手机、计算机、机器人、监控设备等智能装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制造类企业。

研发智能机器人“创创”、来自山东的创泽智能机器人(甘肃)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西部地区的相对人力成本优势及‘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吸引我们企业‘西游’。”公司副总经理孙源宏说。

如今,越来越多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智能终端产业公司开始踏上“西游”之路。产业园已与40余家企业签约,包括创泽在内的4家企业已落户园区、开业运营,生产的30万部手机、40万件SMT贴片已出口至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付鹏国说,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解决就业2万人,智能制造产业将不断释放出新的绿色增长潜能。

“创创”只是甘肃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初,甘肃提出培育壮大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十大生态产业。今年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占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增加到五分之一强。这些产业大都立足甘肃本土优势、力求环境友好、谋求绿色发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相关推荐
“兰州—莫斯科”国际货运航线复航开通

近日,一架满载27.1吨货值1228.5万元机械配件、实验室仪器用品等货物的货运飞机,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起飞,直飞俄罗斯莫斯科,标志着“兰州—莫斯科”全货运国际航线正式复航开通,甘肃省再增添一条稳定的国际全货运航线。

甘肃省光伏产品前5个月出口额达1.4亿元

今年前5个月,甘肃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1.4亿元,同比激增316倍,成为全省新能源装备出口增长最快的品类。

科技“蓝”守护生态“绿”

近年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将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烟叶产区生产生活,将科技创新边界从传统卷烟制造“车间”扩展到广袤烟区的“田间”,在提高烟叶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推动烟区绿色转型、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