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敦煌“疫”后迎客 文旅产业苏醒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冯蕊 2020-03-19 13:43:06

新华社兰州3月19日电(记者张玉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敦煌市的多处旅游景点17日恢复对外开放。这座以文旅产业为龙头的西部城市渐复生机。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昨天开放后,游客大约有一百来人,以本省居民居多。”该景区负责人李瑛介绍,景区实行实名制入园、无现金购票,公共区域定期消杀,游客可体验滑沙、骑骆驼等项目,但滑翔机、沙地摩托车等人员密切接触的项目尚未恢复。全国医务工作者和警察可在年内免费参观景区。

除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外,敦煌市的雅丹世界地质公园、玉门关景区、阳关景区、敦煌古城等也于17日恢复开放。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暂未开放,但数字化产品让人们在特殊时期仍能感知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访问量超过570万次,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出的直播观看总人次接近80万。

“网上展览让不可移动文物莫高窟突破了空间限制,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细品敦煌艺术。”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助理丁晓宏说。

2月17日起,敦煌的酒店宾馆陆续恢复营业,目前超过80家酒店恢复营业。因疫情停飞的9条航线现已恢复7条,可通达兰州、上海、广州、杭州等地。 3月16日起,甘肃省餐饮企业全面恢复堂食,遇冷许久的敦煌餐饮门店人气高了。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距今2000多年的汉朝就已在此设郡。到了唐代,敦煌华戎杂居,商肆林立。

1979年,敦煌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农业县城开始蜕变,境内莫高窟、玉门关等历史遗存成为旅游资源。如今,敦煌市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占GDP的60%以上,平均每4人就有1人从事文旅产业。

尽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零,但疫情仍给旅游城市敦煌带来不小影响。人们翘首期待疫情过去,生产生活尽快步入正轨。

今年大年初二,敦煌市月牙泉镇杨家桥村村民张王辉就关了自家的农家乐。“以往农历正月是小旺季,春节消费量占全年的五分之一。今年退了40多单订餐,停业损失数万元。年前进的蔬菜较多,就做了爱心盒饭送给执勤人员。”

月牙泉镇合水村村民朱新元是敦煌市第一批大棚种植户。2月底,他种植的小油菜上市了。大棚中,青笋、菜花等正在生长。“敦煌是旅游城市,来的人越多,菜农的收入越高。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大家多来敦煌转转,菜也能卖上好价钱。”朱新元说。

相关推荐
“敦煌之约”:全球智慧共谋文化城市发展

10月13日,以“文明交响 和合共鸣”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开幕式在此举行。来自10个国家的市长、市长代表、驻华使节、青年汉学家等齐聚敦煌,聚焦文化城市治理的机遇与挑战、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对话。

从敦煌出发,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多领域合作

2015年,兰州大学携手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47所高校在敦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旨在共建高等教育共同体。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介绍,十年来,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如今已覆盖27个国家和地区的197所高校。

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

9月21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