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会议召开 各方深化税收合作携手抗疫前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0-06-03 10:26:38

新华丝路北京6月3日电(记者董道勇)主题为“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会议于北京时间6月2日晚通过视频形式召开。本次会议共有36个国家(地区)、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参加,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塞拉利昂、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税务部门负责人和OECD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等财税专家,围绕抗疫情促发展和国际税收议题等进行了充分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理事会主席、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致辞中指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税务部门推出和落实一系列既重实效又有创新的举措,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恢复,中国税务部门愿意积极分享抗疫经验,并为有需要的国家(地区)税务部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战胜疫情带来的挑战。

在致辞中,王军代表中国国家税务总局衷心感谢“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税务部门和OECD等国际组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对中国税务部门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经各方积极磋商,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将第二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延期至2021年举行,并将此次合作机制会议从线下搬到线上,积极推动《乌镇行动计划(2019-2021)》各项任务更好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合作机制建设,王军提出三点倡议:

——进一步深化经验分享。注重总结各经济体支持抗疫情促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参考国际组织、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更好地推动信息共享、经验互鉴,促进税收在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

——进一步深化平台应用。以《“一带一路”税收》(英文版)创刊号出版和“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官方网站(www.britacom.org)正式上线为契机,深化线上交流合作,研究推出更多合作项目,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常态化工作交流机制和平台。

——进一步深化科技支撑。围绕第二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税收信息化主题,巩固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成果,更加重视和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各成员的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能力。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秘书长、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王道树通报了合作机制最新工作进展。

据介绍,“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是非营利性的官方合作机制,于2019年5月在第一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召开期间建立,由理事会、秘书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以及专家咨询委员会构成。

该机制建立一年来,各方沟通交流日益密切,合作规模稳步扩大,合作机制理事会先后增加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税务部门为理事会成员,增加德国、厄瓜多尔、缅甸、西班牙、列支敦士登税务部门及国际商会(ICC)为观察员。目前,“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理事会成员已增加至36个,观察员增加至28个。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成立至今共举办了13期培训,来自62个国家(地区)的340名财税官员参加了培训。随着合作机制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不仅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越来越多的税收智慧,而且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越来越强的税收力量。

相关推荐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