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创业路上的“新农民”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6-03 16:36:44

以手机、电脑为农具,以多肉产品为农资,1988年出生的李想给自己的定位是“新农民”。5月25日晚上7时,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三八街道十里村的花圃基地,李想坐在手机前,在一首悠扬的歌声中,开始了当天晚上的直播:“大家好,欢迎大家进入我的多肉直播间,今天是‘多肉法师’专场,谢谢大家围观。”

“80后”夫妻李想和王伟,一直与土地打交道,以种花、卖花为生。2013年,在广州打工的夫妻俩回到家乡埇桥区十里村,搭起大棚种植多肉植物,创办了“花语轩”花房,通过网络销售多肉植物。“看着自己亲手栽培的多肉植物一天天长大,有一种莫大的满足感。”李想说,2015年是多肉植物最畅销的时候,产品供不应求。同年,他们把多肉植物实体店开到市区,建设了两三百平米的销售基地。2019年,他们已经拥有了占地10亩的5个大棚基地。

今年疫情发生后,李想亲自上阵当主播,开始直播带货。她每天用带着浓厚“宿州味”的普通话,向全国各地的买家推荐自己种植的多肉植物。简单质朴的直播风格如一股清流,渐渐地吸引了不少粉丝,直播间的人气也越来越高。一天直播下来,有1万多的观看量,成交300多订单,成交额有1万多元。而在直播卖货前,李想每天仅有100单左右的成交量,成交金额两三千元。

在李想的花圃基地可以看到,各类多肉植物形状不一,叶片肥厚饱满,叶色晶莹剔透,有的呈莲座状排列,有的呈花球状分布,看上去如同雕刻而成的工艺品一般,清新典雅,奇特可爱,不禁让人生出一股怜爱之情。千姿百态的多肉植物映出夫妻二人致富的笑脸,他们的小康梦正在慢慢实现。

如今,10亩大棚的花圃一年为李想带来了几十万元的收入。她请来几位乡亲帮忙,每人每月付他们近两千元的报酬。乡亲们看着李想扎着马尾、穿着牛仔裤的打扮,都开玩笑地说她“有点像城里的‘白领’”。回想起创业时的艰辛,李想说,以前一家三口住在大棚里,铺张床就是家,大冬天去市区送货,骑着电动车回老家,要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风吹日晒,真不容易,这几年,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现有的10亩种植面积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夫妻二人的事业发展需要,增加种植面积、丰富品种已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同时,夫妻二人也为自家的小康梦继续努力耕耘,盖上了像样的小洋房、购置了新的家用电器、为家里添置了运输车辆和小轿车,今年计划在市区买房再把孩子接到市区上学……一切美好愿景都等着这对“种花夫妻”去一一实现。(刘晓琼   赵苗苗)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