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埃及学者:人民币稳步走上国际化道路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9-04 15:50:36

8月29日,埃及经济学家易卜拉欣·纳瓦尔在《阿拉伯圣城报》发表题为《人民币稳步走上通向国际化的道路》的文章,总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成就,包括美国运通获准在中国大陆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中国债券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以及中国呼吁将人民币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的结算货币等内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上半年上涨了近3.96%,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安全的金融体系、市场高收益率以及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人民币背后有强劲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其稳定性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将它作为主要避险货币。全球范围内对人民币的投资将持续增加,包括对公共和私人融资项目的投资。

今年8月,中国债券市场表现令人瞩目,债券发行总价达到15.3万亿美元,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和贸易伙伴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中国人民银行8月初开始推行新的政策措施,以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性,特别是与东盟、金砖国家以及其他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紧密联系的国家,例如新西兰和巴基斯坦。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向国际金融机构颁发许可证,授权在中国境内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美国运通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连通公司”于8月28日正式开业,公司支持中国游客的所有境内外消费均以人民币结算和入账,无需购买外国货币。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政府致力于简化资本流通与转移的行政程序,鼓励在全球资本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中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也达成了相应的货币互换协议,使用当地货币进行贸易结算。

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埃及、俄罗斯、伊朗、印度、阿根廷等39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总价高达4910亿美元。在近期举行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中国呼吁扩大货币互换机制的适用范围来支持多边贸易的结算。纳瓦尔认为,如果中国的倡议取得成功,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会发生深刻的改变。

文章最后指出,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政府持续的经济与货币政策支持。2009年,上海市开始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93项重点工作,成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心。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各国央行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了近7,000亿美元。未来二十年,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政府将持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关推荐
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对我国经济有何作用

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济体及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提供了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

中国建设银行在智利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推介活动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推介活动,并发布2025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新机遇 新动能》。

中国银行成功举办柬埔寨工业园区人民币业务论坛

中国银行金边分行19日在柬埔寨金边举办工业园区人民币业务论坛,围绕全球金融市场形势、双边本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及中国银行人民币服务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