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白天做筏工 晚上当演员——广西阳朔文旅融合促就业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9-16 14:08:36

新华社南宁9月16日电(记者何程)白天,撑着竹竿,他们是漓江上的筏工;晚上,点上渔火,他们是实景剧的演员。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当地不少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全天候”就业。

当饰演“刘三姐”的演员乘着小船、唱着山歌缓缓出场,《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剧场里响起阵阵掌声。在“刘三姐”乘坐的小船上,一名“渔民”头戴斗笠,稳稳地划着船桨。

这名“渔民”叫周仲荣,是阳朔县兴坪镇画山村村民。从2010年起,他就在剧场当演员,现在专门为“刘三姐”划船。

“我这个工作挺重要的,因为‘刘三姐’是这场剧的主角。”刚结束演出的周仲荣说,小船前进的路线和速度都要时刻把握好,以配合灯光、布景和音乐等。

周仲荣说,如果每晚只演出1场,每月收入2000多元。如果演出场次多,还可多领一些报酬。周仲荣去年在剧场获得4万多元收入。

白天,周仲荣在漓江景区当筏工。每到上班时间,周仲荣就来到朝板山码头,穿上工作服,开着排筏载游客游漓江。游客多的时候,他每天开五六趟排筏。

周仲荣说,做筏工平均每月收入4000多元。这里的筏工大多是漓江两岸的村民,其中有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村有30多人既是筏工又是演员,每人可获得两份收入。”周仲荣说。

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村民徐全光说,木山村共有120多人在剧场当演员,不少人白天还在遇龙河景区做筏工。

在剧场里饰演渔民的谢忠良是阳朔镇猫仔山村村民,白天他是一名送水工人。“我们村有22人在剧场当演员,白天都有其他工作,有的是筏工,有的是民宿工作人员。”谢忠良说。

《印象·刘三姐》品牌部负责人叶梓介绍,剧场共有600多名演员,其中大部分是附近村民。“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能获得演出收入,也不影响白天工作和照顾家庭。”

文旅融合促进就业,同时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阳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普健介绍,在全县33万多人口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有8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2300多人。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阳朔县共有4451户14791人脱贫,不少人得益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
以艺术为桥深化文旅融合 吉林省美术馆“城市美学漫步”收官

近日,随着长春市南湖公园内第五期“林间色谱”写生课的最后一笔落下,吉林省美术馆“城市美学漫步”美育项目这场持续数月的美学盛宴,正式为 2025年度的户外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2025中印尼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交流研讨会在雅加达举行

由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部指导,印度尼西亚中国商会总会与中智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中印尼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交流研讨会暨职业教育随企出海交流会”,于13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在雅加达召开。

南非将迎来离岸业务投资增长 预计带动逾20万就业岗位

国际招聘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企业正加速在南非拓展离岸业务,预计未来五年将为该国创造超过20万个就业岗位,为经济贡献达1200亿兰特(约合6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