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以艺术为桥深化文旅融合 吉林省美术馆“城市美学漫步”收官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5-09-17 15:14:37

近日,随着长春市南湖公园内第五期“林间色谱”写生课的最后一笔落下,吉林省美术馆“城市美学漫步”美育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这场持续数月的美学盛宴,正式为 2025年度的户外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自项目启动以来,众多美术爱好者以画笔捕捉城市细节:街角的绿意、河畔的垂柳、老建筑的斑驳砖墙、巷弄的青石板路……笔尖流转间,尽显城市的温柔与诗意,为文旅融合注入了鲜活活力。

a78e1111725741e9b691382bffdd3107.png

作为美术馆重点美育品牌,项目紧扣“城市美学探索、艺术疗愈、社群共建”三大核心定位,打破传统美术馆“室内展览”的单一模式,着力打造“移动的美学课堂”。课程选址覆盖多元城市空间:从承载历史记忆的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到充满生态活力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从创意迸发的城市艺术街区,到绿意盎然的南湖公园,每一处空间都成为“移动的美学课堂”。项目还划分“自然共生、建筑肌理、城市梦境、未来之境”四大主题分层递进,引导参与者逐步实现“看见城市—读懂城市—爱上城市”的认知与情感升级。

d120aefb4d334d4fa274d20c58b42d6a.png

据了解,多期特色课程各有亮点,用艺术搭建人与城市的对话桥梁。新民大街的“街巷褶皱里的记忆”速写课上,专业老师先带参与者漫步街区,讲解建筑欧式穹顶、中式雕花背后的历史,再指导用铅笔或炭笔勾勒轮廓。参与者坦言,此前仅觉得建筑“好看”,经速写才留意到窗棂纹样与墙面肌理,仿佛与老建筑展开跨时空对话。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的“拓印时光”课程互动感十足,老师备好宣纸与拓印工具,引导大家触摸树皮纹路、感受石头质感,再覆纸拓印。学员们或趴在草地拓落叶脉络,或合作调色,大家因艺术探索变得熟络,现场满是欢笑。“自然拼贴簿”课程则打破创作边界,参与者用颜料、落叶、花瓣、旧报纸碎片等多种材料拼贴画作,有人呈现长春公园秋景,有人创作现代建筑剪影。老师强调,这种创作不追求“像”,而是鼓励释放情绪,不少职场人借此转化工作压力,课后直呼“心里轻松多了”。

b0ef184601dd45f69418bdadcb420f52.png

249f700e52194611b9eb777236f0c06e.png

收官的“林间色谱”写生课将氛围推向高潮。南湖公园白桦林间,阳光洒落斑驳光影,参与者或坐或站,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光影色彩变化,有人聚焦白桦树的色彩渐变,有人将湖面、天空纳入画中,让城市与自然在作品里交融。一位两期课程的参与者说:“每节课都让我重新认识城市,现在街头会不自觉观察建筑色彩与植物形态,艺术成了我与城市相处的新方式。”

8238aa9757754343ba91cb57e802b468.png

5e920a235bf046d5aa743b59c231244e.png

项目实则是阶梯式美学教育体系,既通过专业导览提升公众艺术鉴赏力,又借多元创作缓解压力,充分体现“艺术疗愈”价值。数据显示,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亲子家庭占比40%,职场人群占比35%,不少人还加入美术馆“艺术社群”,顺利实现“社群共建”目标。

吉林省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美学漫步”的落幕是新起点。未来,美术馆将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搭建跨年龄、跨职业的长期互动平台,新增特色课程,并联动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城市美学进社区”“校园美学工作坊”等活动,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可持续的城市美育品牌,让艺术成为连接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桥梁。

5128e0ba83a24e43812d14c7f94c5825.png

这场以艺术为媒的城市探索,用画笔与创作以及细腻视角彰显了城市的诗意。而这份“与城市对话”的美好,并未随活动落幕而停歇——在文旅融合的深化推进中,它将持续传递。待明年开春,让我们再赴一场与“城市美学漫步”的新约,让画笔继续捕捉城市的美好,续写更多人与城相遇的温情故事。(郝爱迪)

相关推荐
从“钢花”到“格桑花” 包头市让文旅融合成就“诗与远方”

从传统到现代,从文化到生活,包头尽显地主之谊,用一场场精彩活动,展现出“钢铁直男”的“文艺气质”,也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文旅深度融合激发西部文化产业新动能

庄重磅礴的贵州侗族大歌、热情奔放的陕北腰鼓、粗犷豪放的秦腔……极具特色的西部地区民俗文艺在展厅内轮番上演,吸引着参会者的目光。17日,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安徽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

8月10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对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