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透视我国自贸试验区再扩容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0-09-22 16:08:41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陈炜伟、谢希瑶)日前,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自贸试验区扩容有何重要意义?将开展哪些差别化的探索?在21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进行了解读。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2013年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我国已陆续建立18个自贸试验区,加上此次的3个,自贸试验区达到21个。7年来,自贸试验区已形成260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为何要进一步扩容?王受文介绍,此举目的是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此次扩容有利于进一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王受文分析,4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将实现京津冀全覆盖、长三角全覆盖,同时叠加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此次扩容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4个省市中,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比较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4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将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链强链,依靠产业链集成创新进一步稳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受文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方案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

——北京自贸试验区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湖南自贸试验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安徽自贸试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王受文表示,方案充分考虑了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围绕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自贸试验区再扩容,彰显我国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到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从下调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积极扩大进口再到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尽管受到疫情冲击,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这次中央决定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在自贸试验区努力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定决心。”王受文说。

他分析,去年4省市合计利用外资、进出口额都占全国约两成,外向型经济基础较好、增长较快。在这4个地方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有助于在新形势下探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北京自贸区五年实现多个全国首创

7月3日,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各区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在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多个“全国首创”“全市首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高水平开放持续注入新动力。

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7约3日对外发布。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从“创新试验田”向“经济增长极”的质变

“十四五”期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由此形成,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日益显现,为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