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0-08 15:56:11

2021年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日前在北京、江西等地举行,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低碳 永续发展”。200余名来自东北亚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华留学生、青年创业者代表和中国青年代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前沿,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在交流互鉴中收获知识和友谊。

监测台风、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全运会、青藏高原科学考察试验等提供保障……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专家们关于陆地观测卫星应用的演示,让青年们入了迷。“今天亲眼见证遥感技术在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太令人兴奋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的能力水平。”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贝宁留学生艾斯凯说,“中国先进的卫星技术和科研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希望学有所成后能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

在北京首钢园,过去储存炼铁原料的筒仓等工业设施变身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功勋高炉被改造为多功能秀场,景观雕塑底座由废弃金属材料打造而成……工业遗存被赋予奥运新身份的故事,让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的韩国留学生李昇宪感触颇深:“在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过程中,中国政府秉持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将比赛场馆、办公场所与工业遗存相结合,兼顾竞技、观赏等功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走进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最新成果一目了然,专家们详细介绍了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核算以及它们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加纳留学生里查德说:“工业化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携手应对,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来中国学习生活两年,我感触最深的是垃圾分类措施的不断推广。”来自马拉维的留学生卡莫托注意到,中国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垃圾分类已逐渐植根于中国民众意识中。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韩国SK集团主办的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中外青年互学互鉴平台,增进相互理解,推动各国青年更好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事业中。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指出,青年朋友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有着成为栋梁之材的共同理想,肩负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共同责任。希望外国青年多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向家人和朋友们客观全面地讲述新时代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精彩故事。

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说,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期待青年代表深入交流,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建言献策,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当明天,幸福向我们问好……”正如研习营开幕式上唱响的《我们都是追梦人》,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青年在交流中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相关推荐
上合组织成员国将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

7月3日,第六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在天津举办,主题为“合作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绿色、可持续、低排放发展”。

中意可持续发展合作研讨会在罗马举行

一场以“中意可持续发展合作”为主题的研讨会12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绿色经济、低碳环保和科技创新等议题展开交流,旨在推动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

首届全球企业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峰会在印尼举行

“首届全球企业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峰会:更好商业、更好世界,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5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