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灵璧:“五力”齐发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2-09 13:23:27

安徽省灵璧县有130万人、200万亩耕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百强县、安徽省畜牧十强县。年产农作物秸秆230万吨、畜禽粪污200万吨。如何“变废为宝”,该县在推进“两利用”(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因势利导,确立优先发展食用菌、肉牛产业,以食用菌为枢纽,打造植物、动物和菌物“三物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2021年底,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60万平方米,1200万袋,总产量2.4万吨,销售额近3亿元,带动就业2.6万人,人均年增收7500元以上。

坚持目标导向,增强发展定力。灵璧县确立优选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基于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食用菌市场前景好。该县人大、政协齐上阵,政府、社会各界齐发力,东去山东、西赴河南,南下江、浙、沪、闽,广泛调研,反复论证。二是发展食用菌有优势。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废物存量较大,可以满足发展食用菌基料需求。三是政策有支撑。省政府出台支持食用菌发展相关政策,坚定灵璧县发展食用菌信心。最终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个循环产业链的枢纽、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优先扶持。

强化党建引领,增强发展潜力。灵璧依托丰富的资源,打好“红色”“绿色”两张牌,积极探索“党建+产业”驱动引领模式,以“杨疃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等行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探索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机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村干部培养为食用菌产业致富带头人,把食用菌经营主体带头人培养成为村干部。杨疃镇16个村、渔沟镇郑楼村、韦集镇陈圩村、高楼镇汤庄村等,村干部带头发展食用菌产业,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脱贫户增收,又引导农户向着干部看、跟着干部学,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完善融资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至2021年,三年累计投入2.3亿元在杨疃、渔沟、韦集、向阳等乡镇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基地,扶贫或衔接资金采取村企合作发展等多样合作方式,以财政资金撬动近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设了35个规模化基地,其中工厂化栽培基地8个,示范引领了全县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为拓宽渠道,撬动社会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县农业农村局主动摸排贷款需求,组织召开金融服务对接会,目前已有32家经营主体获得4000余万的贷款支持。多方投入机制,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产业资本活力。

搭建共享平台,增强发展合力。突出培育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农丰、蕈苑等食用菌龙头企业牵头,组织食用菌行业的50余个经营主体成立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协会,以协会为平台,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市场销售等服务与合作。多次邀请南陵县食用菌专家,安农大、合工大、上海农科院、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教授,对协会会员进行集中授课,对规模化示范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指导,显著提升了经营主体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别是快速提高了刘现卓、郭永乐、张凯、韩双等一大批“带头人”“土专家”的理论水平和生产能力,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制定奖补政策,增强发展动力。为提升产业发展积极性,灵璧县政府制定了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每年统筹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在菌种场、菌棒厂、拌料场和食用菌加工厂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支持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发展,极大提高了县内经营主体、农户和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目前,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已形成多点连线、聚集成面,由点片生产快速转向全域发展,裂变势头初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为打造“皖菌”省域品牌之灵璧“虞菇”县域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唐峰    田恒杰)

相关推荐
安徽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开展“绿色主题”读书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文化环境

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积极响应“护苗·绿书签”行动号召,组织开展以“绿色阅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安徽灵璧县黄湾镇肉牛交易持续火红

进入4月以来,由于牛价持续走高,安徽宿州市灵璧县黄湾镇的肉牛交易一直出现红火的景象。

安徽灵璧县冯庙镇:“送戏进万村” 点亮群众乡村文化生活

4月7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年安徽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在宿州灵璧县冯庙镇后朱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