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外中小企业“抢滩”中国市场 瞄准转型升级机遇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8-30 16:05:34

在浙江宁波北欧工业园区,挪威人欧佛·罗德兰(Ove Nodland)望向窗外,看着园区拔地而起的商务楼宇,感慨万千:“这片土地,成长太快了!”

欧佛·罗德兰所在的宁波北欧工业园区,位于宁波镇海经济开发区,是中国首个由外国私人发起、外籍管理团队管理的工业园区。目前有入园企业50多家,均为纯外资中小企业,80%以上来自挪威、丹麦、瑞典等北欧各国。

宁波北欧工业园区的发展,也是日渐兴起的海外中小企业“中国投资热”的缩影。近年来,继跨国企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之后,一批海外中小企业也纷纷迎头赶上,进入中国市场叩响“机遇之门”。

自20世纪90年代初踏足中国市场,欧佛·罗德兰就对这片土地充满热情。“二十年前,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就吸引着西方投资者。在遥远的北欧,不少优质中小企业也将投资目光瞄向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但相比跨国大集团,在资金、规模等方面不具优势的北欧中小企业对遥远的中国市场有着不少担忧。为了扩大“组团”优势,2002年,挪威国家工商部、镇海经济开发区与挪威杰拓投资公司签署创建宁波北欧工业园区。

该园区的“缔造者”之一、宁波北欧工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欧佛·罗德兰告诉记者:“外资企业入驻园区后,人力、会计、法律服务都不用担心,我们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镇海区政府也给予园区很多专项扶持政策。”

不只是镇海,如今,海外中小企业已在浙江各地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集群效应。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浙江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等园区,就为海外中小企业提供了精准服务的平台。

而随着中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涌入国际合作园区的海外中小企业大多带有“科技型”标签,总部设在挪威的奇隆电子制造(宁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总经理Zygimantas Dirse认为,“中国机遇”大有可为,进入中国正当其时。

Zygimantas Dirse的热情,与早先海外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犹豫不决迥然不同。Zygimantas Dirse坦言,进驻中国市场有出于生产成本、为全球客户服务等原因,但最主要是因为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很多先进技术进入,这对于海外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发展机遇。

“发展既需要大齿轮,也需要小齿轮。”Zygimantas Dirse表示,海外中小企业除了融入中国市场,也可以和当地企业寻求合作,比如在垃圾处理、渔业、能源等多方面都可以考虑“牵手”合作、互利共赢。“希望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我们也能贡献一份力量。”Zygimantas Dirse说。

相关推荐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每一次合作都能感受到中国蕴藏的无限可能”——访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弗拉杰

弗拉杰说,施耐德电气将坚定深耕中国,携手本土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共同塑造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的未来。

“相信在中国市场能有更多收获”

“博鳌亚洲论坛一直是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与包括中方在内的合作伙伴一道,以创新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听“信任票”里的开放中国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中国经济明显回升向好,内外信心有效提振,叠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力稳外贸稳外资等举措不断出台,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接连落地中国,外资正用实际行动加码投资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