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固镇刘集镇:五大产业遍地开花 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7-25 09:22:13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走进安徽省固镇县刘集镇的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一排排的紫薯紧罗密布,伸长期的甘蔗笔直挺立,硕大的羊角蜜甜美飘香,食用菌菇长势喜人,碧绿的艾草薰香扑鼻,五大产业蓬勃发展、徐徐铺开,似五指合并的手掌一般托起群众的幸福生活,产业发展势头正劲,而那数不清的作物,更预示着丰收即将到来。

在刘集镇刘集居委会紫薯种植基地,一排排紫薯苗已排列整齐。“紫薯的营养丰富,田间管理简单,生长周期仅4个月,短期即可获得收益,并且我们已经与外地农业公司开展订单合作,收益稳定,销售风险基本为零,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还能带动我们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刘集镇刘集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元球介绍道。2022年,固镇县刘集镇共有8个村(居)开展紫薯种植,栽种面积超过1100亩,预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在刘集镇渡口村50亩甘蔗种植基地,甘蔗笔直挺立。“今年,我们初步种植50亩甘蔗、5亩的无花果、5亩的桑葚,无花果和桑葚作为农家采摘项目,吸引客商资源。我们与外地客商签订甘蔗种植订单,村集体每亩获取固定的收益,其他支出由企业自行承担,通过发展甘蔗种植产业,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应该净增20万元左右。”渡口村党支部书记谢要华给我们算着这样一笔账。

在刘集镇田圩村羊角蜜种植基地,80后的村民陈栋是刘集镇的科技特派员。2021年,从山东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归来的他,在田圩村承包了30亩种植大棚,成立陈栋家庭农场,迅速成为本地的致富能手。“我现在这30多亩羊角蜜,用的是吊蔓方式种植,节约土地,一亩能有2200株苗,亩产在10000斤上下,而且我这现在施肥用的都是农家土杂肥和生物发酵肥,农药少了,果型也更加饱满,果子口感也上去了,产量也相比之前提升了10%左右,每亩现在净收益在8000-10000元之间”。看着长势喜人的羊角蜜,陈栋向记者介绍道,“我手里有技术、有经验,我觉得我也有能力带动我们村里的人增收致富”。陈栋说,接下来,他打算与村民一起成立种植合作联社,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亩,与更多的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近年来,在固镇县刘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艾草种植项目已经覆盖全镇24个村(居),共计种植900余亩,参与种植农户超过50余人。此外,预计在谷堆湖落成100亩食用菌产业发展基地,形成食用菌种植规模,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在倾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同时,固镇县刘集镇充分发挥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及人才优势,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切实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村有地看,农民有活干,农业有钱赚。下一步,固镇县刘集镇会保持产业发展势头,五指发力,紧握成拳,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殷浩楠)

相关推荐
内蒙古阿拉善盟聚焦特色产业 提升招商质效

2025年,内蒙古阿拉善盟将围绕内蒙古和全盟重点产业链,聚焦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重点招引新能源、盐碱化工、防沙治沙、骆驼产业、生态沙产业及国际旅游项目。

政企合力谋青海玉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1月3日,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协同青海省工信厅、玉树州人民政府就两地产业合作发展政企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青海省工信厅副厅长郭毅主持。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