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接受中医——马来西亚马来族中医师阿米拉的圆梦之路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8-16 14:58:45

新华丝路吉隆坡8月16日电(记者毛鹏飞 梁慧文 朱炜)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家中医诊疗中心内,马来族女中医师阿米拉身着白色外套、戴着白色头巾,正在给患者针灸。阿米拉下针手法灵活,既快又准。

阿米拉用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捻转和提插手法结合,边为患者治疗,边介绍各个不同穴位。“这是中脘、肓俞、天枢、气海、关元、子宫……”虽然汉语不是阿米拉的母语,但说起各个穴位来她如数家珍。

1602155766

8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医师阿米拉(左)给患者把脉(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阿米拉的父亲是巴士司机,对使用草药治病情有独钟。在父亲影响下,阿米拉很早就喜欢上中医理念,欣赏人与自然是一体的理论。18岁上大学选专业那年,阿米拉查了很多与中医科系相关的资料,最后下决心把中医选为自己专业。但她的选择并不被母亲理解。

马来西亚的中医药历史随着华人下南洋开始,代代相传。多年前,中医诊疗主要通过华人中药店提供服务,除华人外的马来西亚其他民族对中医药了解很有限。

为打消母亲的疑虑,阿米拉带着她走访自己心仪的大学,向她介绍中医学科的内容,最终获得母亲支持。

除文化差异外,语言障碍是摆在阿米拉面前的另一挑战。阿米拉通过英语学习中医,但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拼写出各个针灸穴位和草药名称的汉语拼音,并认出相对应的汉字。在阿米拉看来,语言障碍只能算学习中医过程中的小关卡,并不是最大的挑战。针灸穴位、草药名称、药性、剂量……有太多太多的内容需要记忆,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已成为国际认可的医学体系。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国际会议,就针灸中使用的361处人体穴位的位置制定了世界统一标准。

马中教育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家玄说,2007年,马来西亚政府将中医等传统与辅助医药服务纳入政府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目前已有15家当地公立医院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在马来西亚卫生部注册的中医师已超过7700人,大多数以私营机构形式提供中医诊疗。

从2009年开始,马来西亚的中医教育由民办开始逐步转为政府认可的传统医药高等教育,目前已有8所当地高等院校开办中英文教学的中医药专业课程。新冠疫情发生后,找中医治病的马来西亚人越来越多,中医专业越来越受到马来西亚非华裔学子青睐。

“我大学入学的时候,班上只有我一位马来族人。同一专业的非华裔前辈只有一人。现在,有更多的非华裔学生入读中医专业。”阿米拉对此感到欣慰。

如今已是执业中医师的阿米拉通过中医疗法帮助备孕女性调养身体,并与西医同行合作,以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每当有求医者成功怀孕,阿米拉总是特别开心。“每一位宝宝的到来就像是我成功帮助求医者后获得的一枚小小勋章。”阿米拉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豪。

现在,阿米拉成了家乡的名人。每逢节庆回乡,亲戚朋友都会向她咨询调养身体的各种知识。阿米拉依然在努力学习中医知识,不断提高医术。“我希望让更多马来西亚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希望能更好地推广中医。”阿米拉对未来充满憧憬。

“如今,中医在马来西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是通过数十载的努力换来的成果,我们应该好好守护这一成果。”阿米拉说。

相关推荐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患者经常会看到一位中亚面孔的“洋医生”。他是南京中医药大学2023级针灸推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阿米尔中,今年29岁,来自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

中马合作推动区域航运物流新发展

在距离马六甲市约130公里的巴生港,记者看到来自中国的建设者们与马来西亚当地同事们一起,正全力以赴地投入港口集装箱码头扩建升级项目合作中,续写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篇章。

特写丨“新海凤”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大显身手

巴生西港作为巴生港主要的集装箱码头,承担着马来西亚国际贸易物流枢纽的重要角色,扩建工程将帮助巴生西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