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浦东:十条举措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璐 2023-02-16 16:17:35

新华社上海2月16日电(记者杨有宗)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携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等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十条举措,推动航运服务产业能级提升。

新发布的十条举措,从集聚高能级航运主体、促进高端国际化航运人才集聚、支持离岸航运服务发展、升级航运业跨境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上海打造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心。

在促进高端航运人才集聚方面,措施提出,对领军型和紧缺型航运人才给予专项扶持及落户、出入境便利、安居、教育和医疗保障服务。在金融方面,鼓励商业银行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为航运业提供结算、汇兑等跨境金融服务。

浦东新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浦东新区商务委介绍,2020年以来,浦东新区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海港和空港货物运输稳定。目前,浦东新区共集聚航运全产业链企业1万余家,2022年前三季度行业营收增长7.6%。

上海海关副关长叶建表示,近年来,上海海关进一步优化“联动接卸”等监管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目前,“联动接卸”模式已推广至4省11港,覆盖长三角区域。同时,大力推动沿海捎带新政试点,目前已有部分国外航运企业开通固定运营航线,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为推动高水平开放,浦东新区航运办还与第一批9家国内外航运机构,包括中国船东协会、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等,共同发起“航运高质量发展合伙人计划”。“我们想发挥资源叠加效应,更有效地链接全球,助力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董晓玲说。

相关推荐
从“引进全球”到“链接世界”,在这里见证中国市场开放活力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品汇,体验“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双向奔赴,感受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