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部主要负责人,围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所求,深入小区开展调研指导,推进小区治理各项任务走深走实,要求持续通过建强“微阵地”、汇聚“微力量”、抓实“微治理”等系列举措,为治理赋能、促民生增效、让幸福加码。
聚焦群众所需,建“微阵地”为治理赋能。围绕城市小区,建成党群“连心桥”。按照新建一批、完善一批原则,逐步健全“中心-社区-小区”三级党群阵地体系。今年以来,在新建小区,通过充分利用物业、小区闲置用房等“微空间”,打造多功能小区党群服务站14个;对于建成阵地,按照“八有八建”要求,指导各中心补缺补差,围绕场地、内容、管理方式等完成亲民化改造53个,不断夯实服务群众“空间支撑”。围绕新就业群体,打造服务“充电站”。针对辖区新就业群体“喝水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按照“方便、就近、实用”原则,在小区、街角等区域科学规划、精准选址,累计打造“歇歇角”阵地50个,变“微场所”成为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港湾”。围绕“一老一小”,构建爱心“福利点”。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各级党群服务阵地功能,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入驻服务等方式,建成儿童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个,建设老年学校、居家养老助餐点47个,将小区有限空间资源建成为服务“一老一小”“聚力站”。
聚焦群众所盼,汇“微力量”促民生增效。向内发力,用好“红色力量”。充分发挥红色小管家、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在小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配备红色小管家547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59支,探索按照居住临近、人岗相适原则在小区设置党员志愿先锋岗169个,构建服务群众的“红哨所”,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向老借力,用好“银发力量”。盘活全区涉“老”资源,鼓励支持老党员、老干部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任职或担任楼栋管家等;组建老书记调解室、老党员咨询室5个,鼓励他们针对小区问题“坐堂接诊、上门巡诊”,引导他们做政策“宣讲员”、社区建设“参谋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向外聚力,用好“下沉力量”。全面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以社区为单位实行“吹哨点名”,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参与业委会(物管委)组建、协商议事、相关活动等工作,今年以来组织236名在职党员,参与爱心义诊、便民集市、政策宣传、科普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270余次。
聚焦群众所求,抓“微治理”让幸福加码。建强“一个核心”。积极推进小区党组织组建,今年以来共推进2个小区组建党支部,目前全区现有住宅小区党组织组建率96%,通过实现党组织组建,强化党对小区基层治理的核心领导作用。推进“两个主体”。积极推进业委会(物管委)组建,今年以来已组建27个业委会(物管委),目前组建率近100%;同时积极推进7个物业更换、配备等工作,加强小区党组织与物业交叉任职,目前交叉任职比率86.6%。搭建“三方平台”。依托小区广场、凉亭、长廊、游园等休闲场所,构建小区党组织领导下,业委会(物管委)、物业等多方参与的“家门口议事会”“暖岭心”“聊心苑”等多个小区协商议事平台,今年以来,协调解决小区绿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物业服务提质等问题480余件,基本实现居民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黄友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