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中伊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思阳 2024-10-18 15:25:08

新华社德黑兰10月17日电 通讯|中伊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

新华社记者陈霄 沙达提 王腾飞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马利克国家博物馆掩映在满目秋叶下,波斯风格的穹顶雕梁画栋,着装风格各异的游览者为同一目的穿行其间。

“丝路长云——中国艺术文化精品展”日前在马利克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一系列中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成果。

走进展厅,左手边悬挂的两幅巨大的布面油画《丝路-印象龟兹》跃入眼帘。创作者朱界峰介绍说,油画用土沙再现龟兹质感和丝路记忆,上饰龟兹壁画与吐火罗文字。朱界峰说,运送展品如同重走一遍古代丝绸之路,与伊方共同布展是一次难得的共同创作经历,“希望中伊友谊也如我们共同合作一般携手共进”。

为了这次活动,马利克国家博物馆专门对相关展厅进行装修。“展厅墙壁用‘中国红’重新粉刷,让我们感受到马利克国家博物馆的专业和用心。”主办方之一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理事长胡木清对记者说。

胡木清表示,本次展览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成果和研究型展览,其成功举办也受益于马利克国家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他介绍,展览中既有伊朗历史上关于中国的记录手稿等珍贵史料,也有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相关的中国古钱币等藏品,它们都见证着伊朗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历史。

“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演绎、展出,过程非常辛苦。”胡木清说,为了这次交流展览,中伊双方团队克服了很多困难。展览最终圆满地呈现在每个观展人眼中,“画作与器物、老艺术家与年轻一代、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一切和而不同在展厅中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前来观展的伊朗电影戏剧导演、作家埃瓦兹扎德告诉记者,展览展示出伊朗人民和中国人民在很久以前就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波斯和中国在诗歌和传统意象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伊朗电影戏剧演员、摄像师马苏德·尼克盖勒布说,这次展出的艺术品给自己一种文化上的亲近感,它们传达了尊重老人、关爱家庭、重视自然的理念。

近年来,中伊文化交流异彩纷呈。“伊朗细密画艺术展”“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动纷至沓来,此次“丝路长云”展览更为伊朗观众呈现了一场连接古今、跨越国界的丝路文化盛宴,不仅是对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礼赞,更是对中伊两国深厚文化交融的见证与延续。

“我们接下来计划编纂一部伊朗文化旅游专著,还将与伊朗多个国家级博物馆和图书馆进一步合作研究性项目。”胡木清说。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长杰布拉尔·诺坎德表示:“中国的博物馆水平很高,与包括伊朗国家博物馆在内的世界各地同行在博物馆领域合作良好。去年,20家伊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北京接受了博物馆管理方面的培训。”

诺坎德认为,伊中双方在博物馆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

相关推荐
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举办春节文化交流活动

由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柬友谊台联合举办的“丝路心相通”春节文化交流活动19日在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活动中心正式开启。

以牡丹为媒,搭建文化交流新桥梁——山东菏泽牡丹主题文化推介活动在巴西哥伦布市举行

17日,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主题的文化推介会在哥伦布市隆重举行。

尼泊尔《贾纳阿斯塔民族周刊》总编辑柯绍:文化蕴悠远 友谊树常青

“希望更多的中国朋友,乃至世界各国的朋友能看到真实的尼泊尔,听听我们的故事。”尼泊尔《贾纳阿斯塔民族周刊》总编辑柯绍说,尼泊尔十分珍视与中国的深厚友谊,愿为这段友谊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