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高原冷凉蔬菜、冷水鱼远销海内外

来源:西宁晚报 责任编辑:王思阳 2025-01-20 16:55:59

1月17日,记者在西宁海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西宁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主动服务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持续发力促进高原冷凉蔬菜和冷水鱼扩大出口,“双冷”产品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2024年,青海省农产品出口6.2亿元,同比增长1.6倍,其中,冻鳟鱼及冻鳟鱼鱼片出口3.2亿元,同比增长9.7倍,冻鳟鱼出口货值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98%;高原冷凉蔬菜2024年出口突破“千吨级”,共出口2486.6吨。

19种高原冷凉蔬菜实现出口

2024年西宁海关成立工作专班,牵头破解冷凉蔬菜出口产业溯源体系不健全等25项堵点难点问题。对供港澳蔬菜开展200余项农残和污染物项目监测,全面保障出口蔬菜“餐桌上的安全”。

经西宁海关备案的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已达49家,备案面积达5.85万亩,出口蔬菜品种也由最初的13种增至彩椒、洋葱、豆苗等19种,出口国家和地区还扩展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澳门等。

高原冷水鱼“跃”出国门

为支持更好走向国际,西宁海关实施“一品一策”定制化监管服务,全流程跟踪指导企业规范开展隔离检疫、育苗养殖和生产加工,指导企业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加强鱼疫病防控监测等工作。

积极推荐对外官方注册,帮助企业获得俄罗斯、韩国、欧盟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培育企业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享受AEO企业便利化措施,冻鳟鱼、冻鳟鱼鱼片、烟熏鱼等产品已顺利出口至俄罗斯、蒙古国、墨西哥、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创新打造高原冷水鱼“智慧渔业”监管模式。目前已建立58个实时监控场景,实现对企业养殖、捕捞、加工等环节24小时无死角监控,对13批冷冻虹鳟鱼实施监督抽检,检测400余项次,全年无境外不合格通报。

“双冷”产品出口通关保障全面加强

“双冷”产品对出口通关的时效性要求高,新鲜程度直接决定其品质和价格,西宁海关设立生鲜蔬菜、冰鲜虹鳟鱼等鲜活农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实现出口农产品申报前监管“零等待”、证书“云签发”“零延时”,出口产品如在海关系统未被抽中检验,可以实现“秒放行”。

早上8点,鲜美可口的虹鳟鱼片从海拔2600米的龙羊峡出发,晚上8点即可到达大湾区香港市民的餐桌。

西宁海关还与口岸海关建立监管互助、应急联动配合机制,建立“联系人”制度,全流程跟进解决申报、查验、通关问题,实现冷凉蔬菜的汽运48小时供港和“空运+汽运”12小时供港澳,为香港、澳门的酒店、餐馆、市民制作蔬菜沙拉等菜肴提供新鲜的食材。同时,多次组织开展农食产品技贸措施专项研究,及时更新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措施,打造“专家坐诊”热线服务,实时解答企业疑难问题,帮助企业规避技贸风险。

促进“双冷”产业服务乡村振兴

“双冷”产业主要聚集在州县偏远地区,“双冷”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农户收入大幅提升,西宁海关主动服务“双冷”扩大出口,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

帮扶12个少数民族片区蔬菜种植基地获得海关出口备案资质,冷凉蔬菜产品的直接出口均价可达国内市场的3至4倍。

西宁海关联合地方主管部门,帮助企业建立完善集育苗、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渔业产业链体系,产值达到6亿元,解决当地农户就业岗位400余个,冷水鱼产业让青海偏僻小镇“热闹”了起来,小镇渔业和旅游业相辅相成,蒸蒸日上,农民过上了富足安稳的好日子。

除了“双冷”的火热出圈,2024年,还有养殖牦牛肉及其制品首次供港,冰鲜藏羊肉首次供澳,青海贝母、香菇菌棒等9种产品首次出口等,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朋友圈”已扩大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者 晴空)

(原标题:高原冷凉蔬菜、冷水鱼远销海内外)

相关推荐
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聚焦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晶科、天合、丽豪、美霖等省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围绕项目建设各类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确保项目早建成达效,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宁市召开2023年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典型案例发布会

1月11日,西宁市召开2023年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典型案例发布会,西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晓东,新华通讯社青海分社副社长、分党组成员侯德强出席。

西宁市商务局:创新模式 优化环境 西宁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西宁市商务局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与感受为导向,聚焦纾解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深化创新驱动,赋能电子商务,积极推动西宁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助力跨境电商企业加速聚集和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