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丨“今年旱季的水稻生产有希望了!”——记中国援几比农技专家组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路佳琪 2025-01-27 15:58:43

新华社达喀尔1月27日电 通讯丨“今年旱季的水稻生产有希望了!”——记中国援几比农技专家组

新华社记者司源

“中国专家真了不起,感谢你们!有了你们的帮助,今年旱季的2700亩水稻生产有希望了!”当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农业技术专家组成功解决几内亚比绍卡兰塔巴农场因发电机故障无法抽水灌溉的问题后,该农场场长萨纳·卡马拉激动地对中方专家表达谢意。

此时的几内亚比绍正值旱季水稻育秧关键期。为保障几比农业生产顺利开展,中国援几比农技专家组派出两名专家走访几比农业示范区,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例行维护检查。

在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比绍,水稻是当地重要的农业作物,但低产导致的粮食缺口长期困扰着这个西非“热带水乡”。

自1998年起,中国援几比农技专家组就扎根于巴法塔地区,迄今已派驻超过230名专家,他们在当地进行水稻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示范、组织水稻种植技术和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其间,还帮助几比修建了卡兰塔巴农场在内的3个农业技术核心示范区和5个村级示范点。

卡兰塔巴农场位于几内亚比绍东北部的加布区。走访中,专家们发现,该农场泵站抽水机的发电机发生故障,无法抽水灌溉。由于缺乏农业机械配件,发动机一时难以修复。为不误农时,中国援几比农技专家组负责人郑俊杰在与专家们商讨后紧急决定,将农技组驻地备用的30千瓦发电机提供给农场使用。当水流喷射而出,沿着灌渠奔向稻田时,围观的当地群众欢呼雀跃。

卡兰塔巴农场是该国农业部直属农场,专门从事水稻生产和种子繁育工作,迄今已有40余年历史。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国农业专家已在这里培育了数万吨优质稻谷,培养了2000余名水稻种植技术人才,并为3万多名种植能手和科技示范户提供培训,帮助成千上万户家庭脱贫,明显改善了当地的粮食安全状况。

卡兰塔巴农场条件艰苦,从农技组驻地通往这里的唯一通道是条坑洼不平的土路,雨季泥泞,旱季尘土飞扬。农技组专家们不辞辛劳,年复一年地在这条路上奔波,为卡兰塔巴农场提供技术支持。

据郑俊杰介绍,进驻几内亚比绍20多年来,中国援几比农技专家组引进和选育30多个水稻品种。包括巴法塔在内的三个地区,水稻产量从每公顷1.4吨提高到4.9吨,示范区内产量平均每公顷达8.5吨、最高产量每公顷达10吨,带动几比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从6万公顷增加到10万公顷。中国对几比农业援助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成功典型案例。

几内亚比绍前农业、森林与农村发展部部长兰巴真诚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向几比各领域,尤其是农业领域提供的大量无私帮助。他表示,中方不仅提供农机具等物资援助,更是长期派遣农业专家为几比提供人员技术培训,有效缓解了当地农业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是一项成果颇丰的合作,对于几内亚比绍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两国农业合作,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这样评价,“得益于中国的支持,一年中,我们在旱季种一次水稻,在雨季种一次水稻。在农业领域,我们从中国学到了很多经验。”

相关推荐
第三届水稻生殖隔离国际研讨会举办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水稻生殖隔离国际研讨会日前在昆明举办。

乡愁是一口泡菜缸,他从四川背到几内亚

2019年,为执行中非合作重点项目中铝集团几内亚博法项目的运输保障任务,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益丰船务企业有限公司来到了西非。

从运输到民生,中远海运在西非用5年收获当地村民点赞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益丰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积极践行大国船队使命担当,在扎根几内亚取得丰硕实践成果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以专业与真诚浇灌出与村民间的信任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