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义乌市创新餐饮监管模式,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融合贡献市场监管智慧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韩晓宁 2025-03-31 14:22:20

义乌市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境外客商常驻,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化环境。数据显示,义乌每年接待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境外客商长期居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际餐饮服务单位数量持续增长,涵盖俄罗斯、埃及、约旦、土耳其等1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为应对国际餐饮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信息公示、原材料溯源、管理标准等难题,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模式,推动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餐饮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承担政策宣传、证照办理、维权服务、法律援助等功能,通过健全主体自律体系、精准监管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实现信息可查、后厨可视、票证可溯、安全可控、纠纷可调等五大目标。

为推动社会共治,义乌专门还组建了一支由国际友人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志愿者服务队,参与日常国际餐饮监督工作。编制浙江省首个《国际餐饮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对国际餐饮管理涉及的场所、人员、设施设备、物料、制度等进行标准化规范。

随着外商采购量的增加,义乌国际餐饮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不仅满足了外商的生活需求,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义乌的一张“金名片”。义乌国际餐饮市场的繁荣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体现,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促繁荣、规范助发展”的实践案例。

目前,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居民已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例如,约旦商人穆罕奈德·沙拉比在义乌开设的阿拉伯餐馆“贝迪”已成为当地标志性餐饮场所。他表示,义乌不仅是他的事业起点,更是他的家。这种文化融合现象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义乌市通过创新国际餐饮监管模式和加强标准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国际餐饮市场的食品安全水平,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市场监管合作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义乌将继续深化市场监管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义乌小商品走向“一带一路”大市场注入新动力。

相关推荐
全国首位外籍灵活就业人员在义乌完成医保参保

近日,在义乌生活了10多年的韩国人Park,成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加入义乌市职工医疗保险体系。至此,他也成为全国首位外籍灵活就业医保参保人。“我之前一直在义乌做生意,但现在50多岁想退休了,医保的问题解决了,让我能安安稳稳在义乌享受生活了。”Park表示。

浙江义乌:“世界超市”提前开启“圣诞时间”

距圣诞节还有四个多月,有“世界超市”之称的浙江义乌已提前进入“圣诞时间”。从圣诞树到各类装饰摆件,当地工厂和市场一片繁忙,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暑期入境游持续升温 浙江义乌迎来大批外籍游客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采购商。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入境的便利程度不断提高,这个夏天来义乌寻觅商机的外商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