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9日电(记者安路蒙)多家能源央企、地方国企专门设立展台参展,能源大市鄂尔多斯等屡次登台推介,签约项目聚焦新能源等领域……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的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上,能源领域合作成为亮点之一,折射出中蒙能源合作持续扩大升温的发展趋势。
“蒙古国政府在2024年至2028年行动计划框架下,规划实施14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与中方开展合作的空间广阔。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今年5月启动的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项目。”蒙古国第一副总理乌其尔勒在会上说。
本届博览会上,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被多次提及。这条跨境铁路将中国甘其毛都口岸与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相连,全长约9.91公里,虽里程不长,但可顺利打通蒙古国煤炭外送中国的“最后一公里”,被视为两国能源合作的“黄金通道”。
蒙古国煤炭储量丰富,是中国煤炭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2024年,蒙古国共向中国出口煤炭8291.19万吨,约占中国煤炭进口的15%,位列中国煤炭进口来源国第四位。
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投运后,预计每年可运输煤炭3000万吨以上,将进一步拉动蒙古国的煤炭出口量,释放其境内煤矿的产能潜力。
“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背景下,绿色能源正成为中蒙能源合作的新方向。
蒙古国经济发展部投资政策协调司司长阿纳尔在做产业推介时提到,蒙古国风光资源丰富,当前正加快大型风光发电站建设,在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中具有潜在的机遇和优势。
记者了解到,蒙古国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升至30%。为此,蒙古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照日格图表示,蒙古国可再生能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技术相对落后,人力和资金短缺;中国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人力资源,但矿产和能源供给相对不足。因此,中蒙可再生能源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实际上,中蒙各类能源合作已经积累了务实经验。近年来,一批中蒙电网互联互通重大能源合作项目落地。
在本届博览会上,内蒙古形象馆的一幅壁挂沙盘分外吸睛,上面清晰呈现了内蒙古蒙西电网的9条电力外送通道。内蒙古电力集团国合电力公司董事长全永利介绍,自1994年建成国内首条对蒙古国供电线路以来,内蒙古电力集团已累计向蒙古国供电超158亿千瓦时。
“跨境电力外送,不仅为蒙古国南部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能,也为中蒙可再生能源领域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全永利说。
中蒙能源合作正在日益多元化,从煤炭贸易扩展到新能源、氢能、储能等产业合作。
阿纳尔表示,蒙古国未来计划利用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氢氨。而中国企业在制氢技术和储运设备方面的优势,可以与蒙古国的资源优势形成互补。
“内蒙古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势头强劲,截至2024年全区新能源装机达1.35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1032万千瓦,均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杨进表示,内蒙古还大力发展绿色氢氨醇产业,目前全区绿氢产能已达到全国第一。
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项目、风光制氢氨一体化项目、离网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在本届博览会的一场商洽会上,多个能源类合作项目签约。
与会专家认为,大力推动能源合作已成为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未来有望持续扩大升温,有效促进两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