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双鑫村的白术种植区,只见连片的白术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农户们正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忙碌,有的弯腰除草,有的俯身细察药材生长情况,一片生机勃勃、药香四溢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我从2023年就开始试种白术,我自己种了30亩左右。”薛赵村党总支书记杜辉一边仔细查看白术长势,一边介绍,“这些白术是今年年初种下去的,预计11月份就能采收,一亩地保守能收4000斤新鲜根茎。”
种植户周胜利今年种了15亩白术,他高兴地说:“今年气候总体还算好,雨水调和。我们采用了标准化的管理技术,白术的成活率和长势都非常理想。现在正是除草和管理的关键时期,如果价格合适,就可以先卖出一部分;如果留种到年底,差不多就能采收,明年腊月又可以继续播种。”
白术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根茎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稳定。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白术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药用价值高,种植前景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好。
然而,白术种植并非易事,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不小的投入。“一亩地的成本就要一万多块钱。”杜辉算了一笔账,“光种子就需要3000多块,肥料得4000多块,加上除草、管理等人工成本3000多块,这还没算土地流转费和其他费用。”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杜辉还专门引进了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科学管理为白术的生长保驾护航。
谈到收成与销售,杜辉信心满满:“我们三个人一共种了150亩,统一销售。烘干以后,收购商都会主动上门来拉货。湿货每斤能卖十块钱左右;如果烘干以后,每斤可以卖到五六十块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白术扎根田间,不仅长出了好药材,更实实在在为村民铺就了“家门口的致富路”。“在这里上班离家近,不仅能照顾家里,还能为家庭增加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正在田间除草的农户刘云表示,像她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30多人,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通过参与田间管理,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也稳定增加。
如今,白术的“致富效应”正在持续扩散。“最近不少周边农户找我订种子,都说想跟着我们一起种。”杜辉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发展中草药产业,“我们还打算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不定期开展培训,帮助大家掌握更科学的种植技术,降低生产风险,让更多人通过种植白术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孙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