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科技赋农秋粮丰收

来源:埇桥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9-22 17:14:02

9月17日上午10时,秋日的阳光洒满宿州市埇桥区顺河镇马场村,“你上南头,向东掀开,这样还能凉一下塑料布里面的潮气。”村民刘成路和妻子正忙着掀开门前塑料布,晾晒前一天脱粒的大蒜茬玉米。刘成路笑着说:“今年的蒜茬玉米丰收来之不易, 5月19号播种的大蒜茬玉米,6月上、中旬苗期碰上两场大雨,中期又遭遇干旱,幸好有农技人员一路精心指导,及时排涝除水,叶面喷肥、科学灌溉、统一飞防病虫害,亩产能达到 1400 斤左右,收成还不错!”

埇桥区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其中玉米面积在172万亩,大豆面积77多万亩,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8.8万亩,高粱、红薯、高粱等杂粮2.8万亩。像刘成路这样受益于科技与农技指导和政府统一飞防的农户比比皆是。种粮大户刘尚志,承包了 300 多亩土地,今年种植的玉米也是丰收在望。回忆起玉米种植过程,刘尚志感慨万千:“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碰上灾害天气,只能干着急。今年可不一样,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农技人员定期来指导,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用量多少,都有科学依据。特别是中期干旱那会,要不是他们指导我采用滴灌技术,这产量肯定受影响。后期的玉米病虫害政府组织的统防统治,又为玉米丰收上了一层保险。” 李明一边说着,一边望着自家大片金黄的玉米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根据现在的长势和前几天农业农村中心的测产情况来看,平均单产稳稳超过 500 公斤不成问题”。

为了帮助农户科学种粮,全区农业农村局和各镇农业中心农技人员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们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分组包保到各个镇和街道,从播种开始,便深入田间地头,对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为种粮大户制定个性化种植方案。在玉米、大豆生长关键期,农技人员更是密切关注作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隐患,指导农户精准用药,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既减少农药使用量,又保证玉米品质。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像北斗定位精量播种,多光谱无人机巡田进行病、虫、肥、水数据分析,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无人机植保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发挥高素质农民和科技示范户的引领示范作用;定期组织农户参加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据了解,今年埇桥区采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面积达到全镇玉米种植面积的 80%以上,不仅效率比人工提高数倍,而且农药喷洒均匀,防治效果显著提升。

埇桥区在科技赋农方面的努力,不仅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也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在科技与农技人员的双重加持下,在农户的精心管理之下,全区260多万亩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部分早茬口已经开始收获,一曲秋粮丰收的动人乐章正在皖北大地奏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也让农户们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充满信心。(祝家刚)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朱仙庄镇百亩梨园迎丰收

9月18日,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塔桥村镇魏黎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梨园里,颗颗饱满的秋月梨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安徽宿徐现代产业园:三措并举优化机制提升效能

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宿徐现代产业园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发队伍干事热情,推动园区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安徽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以创新招商之笔 绘就产业新画卷

今年以来,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通过创新多种招商方式,成功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