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中非伙伴大会“湘约非洲”文化对接交流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功举行。来自中非两国的文化领域官员、主流媒体智库代表、文化企业负责人及智库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非文化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机遇。
文化交融,共叙中非友谊故事
活动在湖南省情宣传片的播放中拉开序幕,影片生动展现了湖南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及对非合作的丰硕成果。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赵成新在活动上发表致辞。(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赵成新在致辞中表示:“湖南与非洲的联结,深深扎根于文化共鸣的深厚土壤。我们立足湖南文化传媒大省定位,与非洲各国积极共谋发展。愿与非洲各方紧密合作、携手并进,搭建中非文化交流的合作之桥,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利比里亚利中友好协会主席西亚法·谢里夫在活动上发表致辞。(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利比里亚利中友好协会主席西亚法·谢里夫在致辞中强调了全球文明共生中的中非交融,他表示:“中非文明交流不仅关乎文化,更关乎塑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世界秩序。通过加深相互理解并促进文明间的共存,中国和非洲能够在引领全球南方走向团结、尊重与共同进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在重点企业推介环节,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副总经理、副台长杨贇介绍了集团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实践;三一直营南非子公司总经理张良介绍了三一集团在非洲市场的三一微电网项目和本地制造等情况;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俊杰展示了集团在出版、发行、印刷、媒体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与深厚潜力。
智库引领,贡献中非合作智慧
在智库成果推介环节,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等机构集中发布了对非合作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全球首发《共绘现代化新图景——中非经贸合作的湖南实践与探索》报告。该报告系统梳理中非经贸合作成果,重点展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成效,对湖南作为中非合作“先行区”和“试验田”实践路径进行深度解码,其中一系列“首创”“首试”“首展”举措,为深化南南合作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湖南中心主任万方明在活动上进行推介。(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湖南中心主任万方明在推介中指出:“湖南拥有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平台,始终努力当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先行者与推动者,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是新华社与湖南省共建的“中非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中心”,依托新华社在非洲的布局和人脉等资源优势,围绕中非经贸合作开展智库研究、资源对接、数据信息、传播推介等工作,助推中非经贸合作向“深”里走,往“实”处去。
此外,交流会现场,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推出“尼亚萨波非洲知识问答系统”,以人工智能助力中非信息互通;湘潭大学中非研究院展示了其在非洲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和中非法律合作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湖南农业大学发布五项智库成果,涵盖中非农业合作与非洲减贫、对非粮食全产业链合作等农业重点领域;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介绍了中非经贸合作的研究到实践之路。
媒体智库,共谋中非合作未来
活动邀请了体坛传媒国际业务总监陈江源、塞拉利昂通讯社总经理叶玛·莎拉·汤普森、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智库部部长陈甜、今日津巴布韦网执行合伙人莫妮卡·穆帕姆巴瓦什等中外嘉宾,围绕“媒体智库搭建中非经贸合作之桥”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圆桌对话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体坛传媒国际业务总监陈江源从体育的角度,探讨中非合作的新机遇:“中非的友谊历久弥坚,而体育,是这种友谊在新时代的生动表达。体育故事是最具感染力的国际语言,讲好体育故事,就是讲好中非合作的故事。”
“在全球范围内,新闻报道中被倾听、被看见或被提及的群体中,女性仅占约四分之一。”叶玛·莎拉·汤普森从性别敏感型媒体视角强调,“每个妇女的故事都应被视为叙事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些叙事塑造着她们的未来,也塑造着人类共通的命运。”
莫妮卡·穆帕姆巴瓦什在圆桌环节呼吁:“如果我们想要构造、讲述打动人心的中非故事,就必须从基层出发。中非关系的未来,将在那些为共同梦想寻找共识的中国小商贩与非洲村民之间的交谈中构建。”
随着交流的深入,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中非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此次“湘约非洲”文化对接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非双方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分享经验的平台,更为未来中非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中非合作正以文化为媒,以民心为基,携手走向更加紧密的未来。(段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