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向海图强绘宏图——沧州沿海经济发展综述

来源:沧州日报 责任编辑:唐云 2025-10-27 16:09:29

eb8e24cc44af476aab4bff0399da1f63.JPEG

秋季的黄骅港,海风劲吹,大潮翻涌。

时间的刻度里,潜藏着发展的力量。展开“十四五”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黄骅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渤海之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连续5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完成84.62万标箱,同比增长35.7%;总投资379亿元的20个码头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总投资577亿元的29个集疏运项目加速推进;国家原油储备基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开辟“疆煤”出海新通道和冀苏电煤“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航线,“雄安—黄骅港”集装箱联运通道正式贯通,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

向海图强——蓝色引擎澎湃发力

沧州,因海而兴,沿海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向海图强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钥。

聚焦打造“多功能”大港,沧州积极理顺“地主港”管理模式,对岸线、锚地、航道等港口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现港口运营分类施策、规范管理。持续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港口货运铁路集疏运规划方案,推进矿石混配贸易中心、大宗散货码头矿粉堆场、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路、黄骅港中心编组站等项目,畅通公铁港紧密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

聚焦打造“综合性”大港,沧州不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速推动综合港区二港池多用途码头一期、集装箱码头一期开工建设,加快原油储运基地、国家煤炭储运基地建设,推动300万吨商业煤炭储运基地尽快落地开工。

聚焦打造“现代化”大港,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港航领域深度融合,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为黄骅港加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年12月15日,总投资约65亿元的黄骅港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建设推进会在黄骅港散货港区举行,标志着该工程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不远的将来,这里可直接卸舶5万至30万吨级外贸进口原油大型船舶,为周边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原油运输服务,将极大提升黄骅港在原油运输方面的能力。

向“新”而行——临港产业活力涌流

沿海,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五年来,沧州统筹推进临港产业向“新”而行,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为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年5月22日,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电子特种气体项目正式投产。走进生产车间,设备整齐排列,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各项操作。电子特种气体被誉为“芯片血液”,应用于薄膜沉积等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的性能、集成度和成品率,在集成电路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目自2023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备受关注,其建设的硅烷气生产装置国产化率达80%,成为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硅烷气生产装置。项目每年可生产5000吨电子级硅烷气,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3.2亿元,这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部分空白,也为沧州的新兴产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年来,沧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以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沧州大化年产20万吨双酚A项目部分投产,嘉好粮油二期、旭阳化工己内酰胺扩建等项目相继投产……这些项目的推进,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德谊科技生物可降解新材料、诚信山立系列产品、慧源化工混合脂肪酸精加工、八亿时空高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动临港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沧州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后发优势。科迈橡胶新材料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其生产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等多个领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四友叔碳新材料一体化、博翔特种石墨碳基新材料产业链延伸、德润500兆瓦渔光互补智慧能源等项目顺利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让沧州在新兴产业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同时,沧州还注重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荣泰、安迪、宏泰、信诺立兴等4家企业获得2023年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专项资金,五金模具产业被评为2023年度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推荐新欣园、广祥药业等8家企业申报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一批批优秀企业在沧州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成为推动沧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此基础上,沧州结合实际产业需求,积极与高校院所合作。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组建4家省级“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与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成果转化基地,打造了全链条全要素科技孵化体系。在这里,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的技术需求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全力打造和培育创新主体,认真落实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7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科技领军企业1家,创新主体的不断壮大,让沧州的产业发展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围绕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沧州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并举,着力解决“布局散、链条短”的问题。积极谋划推进中国中化新材料、山立科技、博翔石墨等重点项目,聚隆化工40万吨PVC、慧源化工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营,绿色化工产业实现从低端向高端、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朝着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链条完整、高附加值的方向大幅跨越。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加快鼎泰原料药基地、上海迪赛诺原料药及中间体等项目建设,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省级绿色原料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成为沧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勇立潮头——对外开放风采尽显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大海是开放的象征,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离不开开放合作。“十四五”期间,沧州依托沿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展现出独特风采。

沧州充分发挥合作平台等载体作用,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2024年11月,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在沧州举行,吸引了来自中东欧国家政府官员、驻华使领馆官员、友好城市代表,外国商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等近400人参加。通过高效洽谈,最终达成48项合作意向,签约金额13817万美元,涉及绿色能源、管道装备、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为沧州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黄骅港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为黄骅港的对外开放掀开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沧州市不断加强国际传播“一中心两平台”建设,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展示沧州形象。在2024年9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力指数”中,沧州跻身综合传播力全国前十,让世界更加了解黄骅港,了解沧州的文化、产业和发展机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新增备案企业188家,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超两倍,电商的发展让黄骅港的产品通过网络走向世界,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对外合作方面,沧州市聚焦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央企、大型国企,京津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上海港、宁波港等先进港口,全面梳理各方优势、先进做法等,积极寻求对接点、共赢点,开展精准招商。通过深入了解各地的产业优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项目和资金,为黄骅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进与京津全面对接、全面合作方面,黄骅港充分发挥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明珠商贸城和国际服装生态新城等项目的示范效应。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企业生产繁忙,这里汇聚众多来自北京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升级发展。同时,黄骅港不断加快建设央企制造业板块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重要产业聚集地,着力承接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业转移项目。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充分发挥任丘、河间、肃宁、献县区位和产业优势,推进任丘雄安自贸区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沧东雄安新区新材料管道园建设,促进产业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打造雄安新区制造业协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实现互利共赢。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重要节点,沧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举措,劈波斩浪,向着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加速前进。(记者屈鹏)

(原标题:向海图强绘宏图——沧州沿海经济发展综述)

相关推荐
构建开放新格局 河北鸡泽东盟班列跑出“加速度”

11月12日凌晨3时许,一列满载润滑脂、紧固件、橡胶地板等产品的东盟国际班列,从位于邯郸(鸡泽)国际物流港的曹庄镇站缓缓驶出,经凭祥口岸直抵越南河内。

2025雄安产业带跨境电商出海战略交流会举办

活动以“智汇雄安 电商启航”为主题,通过专家演讲、产业带推介、参观考察等形式,聚焦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出海进行深度交流对接,推动跨境电商拓规模、优结构、提品质、强生态。

沧州: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向海图强增长极

冬日的渤海湾畔,巨轮穿梭。今年,沧州市进一步增强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意识,强化港口能力建设,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向海图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