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载进口物资的货物列车通过同江铁路大桥驶向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江北站(无人机照片)。拍摄于2025年10月16日,新华社照片。
你是否想过,有这样的一天,当班列的车轮驶入亚欧大陆的腹地,车厢里装载的不只是货物,还有跨越山河的文化交流,相隔万里的心灵将在一场旅程中相遇。
2025年5月29日11:30,古都西安。一列名为“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的列车,在明媚的阳光中缓缓启动。车身披着“丝路金桥”的金色涂装,窗内映出乘客期待的笑脸,它将一路向西,驶向阿拉木图。
与其说这是一辆列车,倒不如说是一所“流动的客厅”:行程中,中医体验、手工制作、书画创作、民乐演奏每日轮番组织,沿途还开展了合唱、民乐演奏等文化展演。一路的文化盛宴,让乘客全然沉浸其中,不觉旅途漫长。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上的民间艺术展示。(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两日后,专列抵达阿拉木图。随之启动的是中哈人文旅游交流周。非遗技艺、文物展览、体育互动、中医药推广、考古讲座……多元的活动,为两国民众搭建起一座“心联通”的桥梁。
据哈萨克斯坦Inbusiness网站报道,此次列车之旅展现了两国致力于扩大文化交流的意愿,也体现了两国在旅游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期望。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副主任惠利霞表示,“我们为旅客营造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氛围的乘车环境,将专列打造成陕西对外开放的‘流动名片’、助力中国与中亚国家民心相通的‘丝路快车’。”
六月初,专列返程。自此,这场跨越3600公里的旅行,成就了一次文明的互访。

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活动现场。(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2024年3月1日,一列特殊的中欧班列从义乌启程。41件东方艺术珍品即将远渡重洋,参与在巴黎举办的“陈家泠:水岸丹青”展览,为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献礼。
因展品为国画与瓷器,对安全与时效要求极高,活动主办方最终选择中欧班列(义乌)作为全程运输载体,并表示“中欧班列为国内艺术品走出国门提供了极佳的解决方案”。
20天后,展品顺抵巴黎,与法国民众正式见面。法国外交部亚洲太平洋司司长纪博伟凝视这些作品,动情地说,“它们勾起了我对江南的深刻记忆。”并衷心祝愿“中法两国友谊万岁”。
从“国家叙事”到“生活故事”,中欧班列的服务,早已从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专列,逐步发展为面向小微企业、跨境电商甚至个人的“记忆传送门”。
据报道,首位享受班列“私人定制”服务的用户是一位从武汉前往荷兰定居的新移民,他通过班列将自己的婚纱照、窗帘、儿童玩具等家当运往欧洲,这些充满个人生活印记的物品,历经半个多月的旅程,安全抵达目的地。
真正的丝路精神,从来不只是货物的流通,还有人文的传递与彼此相依。
遥想七百年前,驼铃在夕阳里荡开一圈圈金色的涟漪,马可·波罗的驼队踏沙而来,驼峰宽厚的脊背上,满载着羊皮卷记下的奇异见闻。当今日的钢铁驼队再次驰骋于亚欧大陆,它延续的,正是这部始于马蹄与驼铃,并由无数行者共同书写的史诗。(陈瑜、顾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