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位调度员的“丝路日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麓伊 2025-11-18 10:14:37

新华社西安11月17日电(记者李亚楠)“呜——”随着汽笛声响起,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西安)列车驶出西安国际港站,一路向西,穿山越海,将中国制造的商品带向全世界。

“注意调整线路,后续还有中欧班列进站!”在西安国际港站调度室里,值班站长李沛紧盯电脑屏幕上的车流变化情况,向车站调度员有序安排当班后续计划。

8b1039d2c5004f9693e06074f7dba78e.JPEG

李沛正在为中欧班列(西安)正点始发进行调度联控。新华社发

这是他陪伴中欧班列(西安)的第12年。2013年11月28日,李沛参与了陕西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的编组调度,“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心情很激动,提前一个小时就到岗了,平时看车一遍就放心,那天绕车转了三遍,反复确认货车的走行、连接是否稳妥,甚至还有一种自己参与历史、见证历史的感觉。”

彼时,李沛是一名连接员,顶车的时候在前方负责瞭望。这一场双向奔赴的“瞭望”,持续了12年。李沛从连接员到调车长、调车指导,再到值班站长,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攀升。

“2017年以后,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迎来快速增长期,我的工作一下子繁忙起来,到2023年迎来高峰,最多时一天要到发近40列。”李沛说。他向记者讲述了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晚:“2023年大年三十晚班,我们接到任务,要一晚上装十列车,全组人整晚都没合眼,也没顾上吃饭,不断打电话、做安排,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cf1cc459ac6a48e5be2daf8ffeb399e9.JPEG

11月14日,货车驶入西安国际港站。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看着眼前货场集装箱林立、运输繁忙的景象,李沛很是感慨:“我30岁的时候来到这里,当时还叫新筑站,是一个货运小站。当时全站只有22名职工,7条到发线,只能办理最基本的列车会让作业,根本没有货运业务。”

经过多次站改,如今西安国际港站已建成铁路作业线59条,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540万标箱、运力6600万吨。还建成投用了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等一批面向欧亚的交易、运输项目,小站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

d3fb24c615454189919bf45fc4bd11ac.JPEG

11月14日,集装箱正面吊车在西安国际港站内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在西安国际港站的工作中,李沛逐渐意识到这份工作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货运港,它还像是一座‘国门’,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在这里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更加严谨,更加精益求精!”他说道。

为了吃透业务,在短短几年里,李沛仔细学习了3套行车规章,做了6本学习笔记,将标准作业流程等内容熟记于心。扎实的积累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先后7次荣获调车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一的好成绩,荣获“西铁楷模 2023年度人物”等荣誉,成为同事公认的调车“专家”。他还全程经历了车站的三次扩能改造,基于一线经验提出的两项优化建议获得采纳,有效提升了中欧班列(西安)装卸编发能力。

6bbee897266f46e9925ca3c953507ee5.JPEG

李沛正在为入路新工进行作业安全培训。新华社发

此外,李沛还先后5次担任车站调车技能竞赛集训队主教练。在他的悉心帮带下,20多名青工成为车站业务骨干,走上班长和管理岗位。

在许多像李沛一样的建设者的护航下,中欧班列(西安)逐渐壮大为往返不息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朋友圈’正在越变越大。”李沛说。

相关推荐
光轨纪·中欧班列故事 | 舌尖上的班列

“以前是‘长安的荔枝’难运,现在中亚面粉7天就能到西安,这是中欧班列创造的奇迹。”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东萌说。

光轨纪·中欧班列故事 | 万里之外,“隔日达”!

成都国际铁路港是中欧班列(成渝)的始发地之一,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坐落在这里的核心区域,馆内由中欧班列运输而来的欧洲特色商品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