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在西安,看中欧班列如何跑出“加速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路佳琪 2025-11-18 19:16:49

新华社西安11月18日电 题:在西安,看中欧班列如何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记者张斌、姜辰蓉

初冬的西安国际港站,机车轰鸣、吊臂林立。满载汽车配件、光伏组件和跨境电商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奔赴阿塞拜疆巴库。铁轨延伸处,“钢铁驼队”川流不息,铺展出一幅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生动图景。

国铁集团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5063列,同比增长16.3%,首次实现前10个月开行量突破5000列,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国。

00ed1940a1f54b6d941f91db2b20a789.JPEG

一列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受访者供图)

“加速度”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现在司机进站15秒就能通过智能门禁,一天能跑五六趟,效率比以前高多了!”驾驶集装箱卡车的司机任甲元道出了自己的日常体验。这背后,是西安国际港站深度应用的智能化系统——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实现对车辆进出、货物装卸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

中国铁路西安局西安国际港站站长李世光介绍,智能化应用促进班列集结分拨效率提升52.9%,返程成本降低20%。今年以来,车站日均装车量屡创新高,单日最高装车达1530车,3月29日更创下单日开行28列的最高纪录。

通道建设亦不断加快。在稳定运行18条国际干线基础上,今年9月,西安国际港站首趟跨波罗的海的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开行,“铁路+海运”模式把全程时效控制在17天,为“中国智造”出海开辟了新路径。与此同时,跨里海“铁—海—铁”联运通道持续发力,运输时间压缩至最快11天。

e4b6bb73db6942bfb5867c46ba539806.JPEG

一列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受访者供图)

目前,对内,中国铁路西安局稳定开行6条沿海港口铁海联运班列、7条疏运班列;对外,在西安建成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与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遥相呼应,中哈“枢纽对枢纽”的合作模式促使口岸换装时间从2至3天缩短到3小时。

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影响区域经济格局。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介绍,依托中欧班列的便捷效应,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建成多个加工厂,今年进口饲料小麦粉近10万吨,“通过‘门到门’的快速运输,省去汽车摆渡环节,效率大幅提升”。

df9b0d7d7ca14a57be12211a64107ead.JPEG

这是西安国际港站的货场。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在西安国际港站,中林木材物流园、五矿金属智慧物流园集聚发展,形成西北最大木材储备基地和建材类物资集散中心,陕汽、冠捷、隆基等企业纷纷搭乘班列“出海”。

回程班列同样表现亮眼。为提升分拨效率,西安推出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以“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直达、一次结算”实现无缝衔接。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奇韬说:“比如,从俄罗斯进口的牛皮纸,通过‘一单制’运至太仓港,全程耗时减少3天,时效提升30%以上,成本降低约25%。”

中国铁路西安局货运部多式联运科副科长齐超表示,未来,他们将以更优的运输保障、更全的通道网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强运力支撑。

相关推荐
《光轨纪——亚欧大陆的时空篇》案例集讲述中欧班列“小而美”故事

案例集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的生动实践,内容涵盖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线路及通道布局优化、多式联运、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维度。

第四批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发布 新增7条线路

11月18日,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新编制的第四批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新增郑州至德国汉堡等7条线路。至此,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已达17条,开行数量增至年1000列以上,覆盖中国9座城市和欧洲6座城市。

《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欧班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1月18日,《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5)》在西安举行的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报告指出,中欧班列激发了沿线经济活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