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26日电(丁正威)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的鄂伦春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面积最大的旗县。这里以大豆为主产业,食用菌、紫苏、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2023年,鄂伦春自治旗与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结缘”,成为其第五个定点帮扶县。两年来,农业银行聚焦鄂伦春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信贷投放、资金捐赠、招商引资、消费帮扶、人才帮扶等,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提质增效。农业银行在近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评价中连续获评最高等次“好”,创新“金融村主任”模式助力鄂伦春自治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典型做法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金融村主任”:连接农户与银行的桥梁
2023年7月,呼伦贝尔市在鄂伦春自治旗启动“一嘎查村一名金融副主任计划”。作为牵头合作银行,农行呼伦贝尔分行协助旗委旗政府,为全旗82个行政村、33个社区遴选聘任115名“金融村主任”,确保“村村覆盖、个个胜任”,努力打造一支懂金融、爱农村、亲农民的“金融村主任”工作队伍。
“我们通过农行培训,要把最新、最好的金融政策送到村民身边,还要协助村民申请贷款,随时随地将身边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推荐到金融机构。简单来说,就是得嘴勤、腿勤。”大杨树镇新华村“金融村主任”洪丽莉介绍,“金融村主任”可以通过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的“e推客”场景进行贷款业务推荐。
登录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e推客”界面清晰展示了新华村目前已投放的贷款金额以及覆盖户数,还有推荐贷款、申请贷款等数据。据了解,“e推客”场景已与农业银行农户建档系统对接,推荐的贷款信息可以直接被客户经理接收,第一时间安排上门开展贷前调查。

图为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新华村“金融村主任”洪丽莉日常工作场景
农行鄂伦春自治旗支行通过与“金融村主任”建立“1+N结对子”沟通机制,选派1名客户经理定向指导N个行政村“金融村主任”开展工作,努力将创新支持“金融村主任”工作打造成为农业银行定点帮扶新模式新举措,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在鄂伦春食用菌主要产区的阿里河镇齐奇岭村,农业银行派驻客户经理与该村“金融村主任”牛蕊结成对子,协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惠农政策宣传、农户贷款投放等工作。“农行客户经理在收到‘e推客’推送的贷款信息并初审通过后,会联系我一起入户做贷前调查。”牛蕊说,“金融村主任扎根基层,熟悉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就像是桥梁,连接起了农户和银行。”
截至2025年9月末,农业银行推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河北武强县、河北饶阳县、贵州黄平县和重庆秀山县等5个定点帮扶县选聘“金融村主任”1000余名,累计推荐贷款6500余笔,授信金额超12亿元。其中,鄂伦春自治旗“金融村主任”累计推荐农户贷款1963笔,授信金额5.4亿元。
优惠利率、周到服务真正实现惠农助农
齐奇岭村村民闫士恒是滑子菇种植大户,一直希望扩大种植规模,但因没有抵押担保,所以未能实现。牛蕊得知后,向他推荐了农行的“惠农e贷”,并解释该产品可根据食用菌菌包数量核定授信额度,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利率也更优惠。
闫士恒喜出望外,于2023年申请并获批30万元贷款,新建三栋合计5800平方米的钢架大棚。农行“惠农e贷”实行优惠利率,同时贷款手续简便、支取灵活。“这对我们农户来说是很大的帮助。”喜获丰收的闫士恒感慨地说。
除贷款利率优惠外,农行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也深受好评。“接触到农行后,真正感觉到服务很好、很到位,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有工作人员过来,没必要去柜台的就不用去了。”鄂伦春甘河镇大白山社区养牛大户王树春说。他在农业银行一共贷了200万,用他的话说,这笔钱对他养牛“帮助老大了!”
除农户外,农业银行也大力支持当地龙头企业发展。位于大杨树镇的荣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紫苏籽油生产加工的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农业银行在为企业授信400万元之余,还推动公司产品入驻农行的农银商城,做好消费帮扶,助力农副产品销售。

图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齐奇岭村滑子菇种植大户的菌盘
“农行客户经理服务非常到位,办理贷款过程中,我没想到的他们都能提前替我想到。”荣盛公司总经理曲艳文说。
设施农业:着力打造冷凉地区的“热产业”
鄂伦春处于大兴安岭腹地,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冷凉生态环境,且作物种植以大豆为主,产品比较单一。农业“靠天吃饭”、冬季粮食和蔬菜自供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困扰自治旗农业产业发展的难题。
然而,“冷气候”若因势利导,也能转化为鄂伦春发展高效农业的优势条件。首先,漫长寒冷的冬季令害虫难以越冬,病虫害少。其次,随着设施农业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极寒地区建设无需供暖设备的四季温室大棚成为可能,可种植的农产品种类将更多、产出更大、质量更优。
2024年,自治旗整合使用多方资金,借助农业银行定点帮扶以及其银行系统和行业头部客户资源优势,招商引进北京绿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运用“EPC+O”投建运模式、“五方共建”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开展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试验项目。
自治旗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19万元,建设日光温室大棚8栋、总面积1.5万平方米,项目于2024年8月开工,2个半月后便落地投产,11月完成番茄、草莓等果蔬幼苗定植,历经低温极寒和暴雪天气,次年3月开花结果,首次成功实现高寒高纬度地区无需供暖设备的果蔬越冬种植。
“这件事情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实现了鄂伦春一产的转型升级,从‘靠天吃饭’走向设施农业。”鄂伦春自治旗政府副旗长杨骥东说。设施农业为鄂伦春带来的还不止于此。现在,当地农户从以往的“猫冬”状态变为一年四季都在生产,固定收入提升的同时,年底还会根据所管理大棚的产量情况进行分红提成。“以前我们这没有大棚,根本种不出这么好的番茄。”大杨树镇街西村村民刘长英感叹。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鄂伦春设施农业主打的口感番茄,弥补了我国炎热天气下难以生产高品质产品的空档期,形成错位竞争优势。

图为鄂伦春自治旗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试验项目现场
鄂伦春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农业银行从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落地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农行一直在积极帮助我们对接有助于项目推进的各类事项,解决实际问题。”北京绿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彬彬表示。
随着首期项目成功验证,2025年鄂伦春自治旗安排资金,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其中包括农业银行定点帮扶无偿捐赠资金700万元,新建全自动育苗温室大棚1栋、全自动农产品包装流水线和农业检测实验室,打造规模化、集群化冷凉蔬菜种植“示范田”。
在鄂伦春的实践,是农业银行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的生动缩影。2021年1月至2025年9月,农业银行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河北武强县、河北饶阳县、贵州黄平县和重庆秀山县等5个定点帮扶县累计投放信贷资金333亿元,5个定点县各项贷款余额244亿元,引进各类帮扶资金22亿元;引进帮扶项目236个,招商引资金额24亿元;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12亿元。
